白岩松:中国30年改革对人的解读应越来越深刻

21.09.2014  01:10

图为白岩松接受天津大剧院院长钱程(右)赠送的艺术品。 张道正摄

白岩松做客天津大剧院,畅聊音乐人生。 张道正

  中新网天津9月20日电 (记者张道正)“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要拥有一次的变化,也是对‘人’这个字的越来越深刻的解读。

  知名主持人白岩松20日做客天津大剧院,为首届天津国际歌剧舞剧节进行艺术普及讲座,在谈及“文艺复兴”的话题时他如此表示。

  白岩松指出,文艺复兴表面上看“复兴的是文艺”,但实质上不是;文艺复兴真正复兴的是“把人从神的阴影下复原为人,同时把神复原为人。

  “我在佛罗伦萨看到非常好的对比画,就是文艺复兴前到文艺复兴后的‘圣母’形象,文艺复兴前‘圣母’没有感情,表情冰冷高高在上,所谓充满神的光辉,但是文艺复兴的后期,‘圣母’就是母亲的形象。”白岩松说,这个变化是根本的变化,从神到人。

  白岩松说,中国对“”的概念建立起来并不容易。倒退三十多年的时候,民众还曾喊出“万寿无疆”。把领袖看做常人,不是不尊敬,恰恰意味着一个时代正常化的转轨。

  在当天的讲座中,白岩松还着重讲述了音乐对于时代和人生的重要性。

  “音乐有时比新闻更能准确的记录一个时代。”白岩松动情地转述一位教授的话,并称“这句话给我触动非常强。

  “我发现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离别的曲子,上世纪80年代的齐秦的《大约在冬季》,90年代郑智化的歌、小虎队。”白岩松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告别曲,曲子一响起来马上一身鸡皮疙瘩回到你的岁月,多么真实的路标。

  针对很多人说的“今天这种感受不强了”,白岩松却认为,这恰恰是人们更自由了,选择更多了。

  他还表示,中国人长久以来的教育核心就是“意义”,生命最有价值的那部分就被淹没了。“如果中国人的脚步不能从急匆匆慢下来,不能有闲暇的时光,就不能从制造大国变成创造大国,因为你的创造力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