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白纹伊蚊能抗药?专家:公众没必要恐慌

09.07.2015  15:39

  7月1日,省疾控中心首度公布全省抗药性监测结果及科学用药建议,省疾控中心专家坦言去年登革热大流行的时候,各地长时间、大量用药或不合理用药导致部分区域的白纹伊蚊对部分药物产生中、高度抗性。

  但南方医科大学团队的抗性研究发现,在广、深两个城镇化程度高、蚊媒密度亦高的城市,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类药物只是表现出低抗性。对此,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副院长陈晓光教授表示,“要注意抗性苗头,但没必要恐慌”。

  省疾控中心:海珠越秀白纹伊蚊现高度抗性

  本次省疾控中心进行蚊虫抗性监测,采用的是野外采集的成蚊或幼虫,经实验室繁殖1-3代后,重点对3龄末至4龄初(大致相当于人类3岁-4岁)的幼虫,逐一使用各类广谱杀虫剂进行试验性灭杀。在对照组方面,省疾控专门提供了对所有杀虫剂都敏感的蚊虫作为比较。

  省疾控的监测方法主要针对幼虫、孑孓期放入一定的药物浓度,来看对其的杀灭性。本次测试对多个地区、多种杀虫剂的幼虫抗性进行了生物学测定。其做得范围更广,用药更多。这是本次测试的优势所在。

  按照国际和国内通行的方法,当实验对象对某种药剂的抗性系数小于3,视为对该药物敏感;介于3-10为低度抗性;介于10-20为中度抗性;大于20时为高抗性。

  省疾控的监测结果显示,以溴氰菊酯类药物为例,广州海珠区、越秀区的白纹伊蚊出现高度抗性,广州白云区、番禺区、从化邓村和汕头市的白纹伊蚊出现中度抗性。

  南方医科大:广深白纹伊蚊仅表现出低抗性

  与此同时,南方医科大学的陈晓光教授团队也对广州、深圳、中山、佛山、东莞、梅州六个城市进行了蚊虫抗性的研究,发现在广、深两个城镇化程度高、蚊媒密度亦高的城市,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类药物表现出了低抗性。

  对成蚊的监测方法还不同。将药物放在一个药物膜上,放置在桶子内,同时将蚊子放入桶内,接触药膜时就会经皮吸收杀虫剂,如敏感。会立即产生神经毒性作用,蚊子会被立即击倒。敏感的很快就被击倒,有抗性的击不倒,或者时间较长。

  此外,专家还会观察24小时,是否在24小时内彻底死亡。这样的检测更能反映成蚊实际消杀作用,更能指导用药,比省疾控更为细致些。

  “大家的实验方法存在一定差异,但结论毫无疑问表明,广东的蚊子确实出现抗药的问题。对这个苗头,我们不能忽视,但也没必要恐慌。”陈晓光教授表示,人蚊大战中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现象将会是一个常态。

  “不太可能出现无药可用的情况,因为广谱杀虫剂非常多。有化学的,有生物制剂的,比如在我们检测的对象伊蚊中,一种名为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的生物杀虫剂效果就特别敏感。这种生物制剂类药物,几乎能毒杀全部白纹伊蚊,而且环保、对人畜无害。不会像《寂静的春天》里描述的D D T那样难于降解、生物蓄积作用明显,结果导致整个生物链的破坏。

  为减少伊蚊的抗药性,普通市民和单位要加强周边水体的倾倒,不留孳生地也很关键。这基本不需要使用药物灭杀,没有水,孑孓根本就无法羽化成成蚊。他介绍,对可移除水体进行倾倒,对灭蚊非常重要。

  “但白纹伊蚊还是一种可以自动滞育的顽强生命体。当虫卵处于干燥区域时,会自动进入休眠期,静候雨水充沛、温度适宜时复苏,所以灭蚊会是一项长期斗争。”他表示,截至目前,广东的白纹伊蚊抗性确实已经产生,这提示需要加强抗性监测。目前,省疾控中心已经计划扩大县市级杀虫剂抗性检测,同时做好杀虫药物使用的指导。

  白纹伊蚊与环境:

  在城市的蚊子比农村的活得长

  除了对药物抗性研究外,陈晓光获得美国N IH R O 1资助的一个重大课题———城市化对登革热等媒介生物学及其传播特性的课题也恰巧选择了广州市越秀、白云、从化三个区域、六个点进行重点比对(分别代表城镇化、城乡接合部、远郊农村地区)。结果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特点——— 在城市的蚊子会比农村的蚊子活得长。

  “如果将100条1龄(大致相当于人类1岁)幼虫,投放到城市的水体里,50%能发育成成蚊,而在农村则不到20%。”白纹伊蚊热衷扎堆大城市,不仅限于存活率一个项目,还表现为其在城市里的生长周期要快,雄蚊的成长期在城市为21天,在农村为31天;雌蚊23-24天,而农村需要34天。

  登革热原本为一种在森林内循环的疾病,但随着城镇化的趋势,侵袭到森林边界,蚊子们发现了城市里拥有更多的适宜生存繁衍的水体,和更多食物(血源),白纹伊蚊开始不断地由热带地区,向亚热带地区,甚至温带地区迁徙。

  “我们同时发现了城市化老城区内的白纹伊蚊幼虫孳生地数目、类型、阳性率要高于农村,而且城市化里面的白纹伊蚊成蚊存活期要高于农村13天:10天。”陈晓光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醒了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于城市的清洁卫生状态,城区里能盛水的容器如胡乱丢弃的塑料瓶、饭盒太多了。一方面也提示了城乡间的温度差异对于白纹伊蚊的生长发育和寿命都有一定的影响。“可别小看了城市和乡村之间1-3℃(个别达到5℃以上)的温度差,对于对温度敏感的蚊子而言,温度的高低和蚊子的活性、生长发育期存在着正相关性。

  目前发现的白纹伊蚊特性是其在介于20-30℃之间的温度区间,活动性特别旺盛,而温度太高,或太低时,其活动都将受到限制。

  白纹伊蚊与温度:

  低温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活性

  目前我国的白纹伊蚊分布最北已经覆盖到了温带地区华北乃至辽东半岛的南部。尤其是中原地区,也已开始有白纹伊蚊出没的踪迹。“可这些人口同样众多,外来输入型病例同样存在的地区为什么很少发生登革热?”陈晓光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深圳和广州都是超大型城市,人口和蚊子密度都很高,外来交往都很高,但深圳的蚊子密度远远低于广州,卫生条件相似。很多地方,蚊子多的地方,并非登革热多。这里面肯定也有深圳临近海洋因而温度略低于广州的因素存在。再比如佛山的禅城区和三水区相比,三水的蚊媒密度更高,但病例数要低于禅城。两区之间同样存在着细微的温度差。

  去年10月,他在美国做课题研究时,就密切关注着广州的气温和登革热病例数的变化。“大约10月4日之后,广州的气温开始下降,最低温到了20℃以下时,我就觉得这会进入到一个拐点。最后结论证实,也恰恰是在4-5日之后对应周期内,广州的登革热病例数开始下降。

  为此,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时,不仅白纹伊蚊活动程度会受限,登革热病毒的活性也会受到抑制甚至杀死。

  “这不是否定同期广州正在开展的大规模消杀行动的实际成效,也不是说防治登革热以后一定要靠天吃饭,但至少我们应该在目前的蚊媒密度监测的同时,加入一些气象因素,比如温度、湿度、蚊媒孳生难易度的预警信息。”陈晓光认为,这在目前的大数据时代,并不难操作,而且可以使得目前的蚊媒监测机制更加科学有效。

  为了佐证其温度与登革热病毒活性的相关猜想,他所领导的团队目前正在进行一项实验,用不同的温度层级来观察蚊子的活性,并尽量发现登革热病毒对温度的敏感性。“国外在对登革热的另一媒介埃及伊蚊进行温度观察时发现,20℃左右时,登革热病毒在蚊媒体内就会出现感染率、复制率上的明显差异。

  抗药性

  以溴氰菊酯类药物为例

  ●省疾控:广州海珠区、越秀区的白纹伊蚊出现高度抗性,广州白云区、番禺区、从化邓村和汕头市的白纹伊蚊出现中度抗性。

  ●南方医科大:广、深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类药物表现出低抗性。

  存活率

  如果将100条1龄(大致相当于人类1岁)幼虫,投放到城市的水体里,50%能发育成成蚊,而在农村则不到20%。

  生长周期

  雄蚊的成长期在城市为21天,在农村为31天;雌蚊23-24天,而在农村需要34天。

  温度

  国外在对登革热的另一媒介埃及伊蚊进行温度观察时发现,20℃左右时,登革热病毒在蚊媒体内就会出现感染率、复制率上的明显差异。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
端午节假期出游人次破亿 文旅产品服务丰富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徐壮)文化和旅游部24日公布2023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