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洞:钢城已落幕 新城正崛起

03.05.2016  17:31

    在广州的芳村地区,有一地名,曰“白鹤洞”。此名之由来,源自一传说:一只白鹤飞到这里,被猎枪所伤。住在这里的一位孤寡老人,救助了这只白鹤。白鹤受救助之恩后,化作白鹤仙子,认孤寡老人作父,照顾老人余生。

    真实的白鹤洞地区,自清末民初,逐渐成为广州一个重工业中心。近百年历史中,诞生了多个著名的工业企业。劳动者们的辛勤汗水,点缀着白鹤洞这座钢铁之城。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昔日“钢铁之城”,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如今走在白鹤洞片区,有的工业企业已走进历史博物馆;有的企业依然上演着日夜车水马龙工人上下班景象;有的市民则盘算着日后是否能在转型升级的白鹤洞,觅得一处良宅。

工业遗迹背后的新城

    中国第一台柴油发动机诞生于此

    “钢铁之城”奠定基础

    如果问“广州的工业大道在哪”?很多市民会告诉你这条路在海珠区。然而老芳村人会自豪地告诉你:“我们这里也有一条工业大道。”老芳村人所指的工业大道,正是南端穿越白鹤洞的芳村大道。

    由于临近珠江边,适合早期工业产品制作后的运输,自清末民初起,芳村的白鹤洞片区逐渐出现了工业企业进驻。协同和机器厂是早期进驻白鹤洞片区的企业之一。1911年,陈沛霖、陈拔廷在白鹤洞以北的大涌口开办协同和碾米厂,拉开了工业集聚区的序幕。这家起初专造碾米机的工厂,后来发现机器制造更有利可图,于是便逐步升级专营生产柴油发动机。1916年,中国第一台船用柴油机便诞生自协同和工厂。

    白鹤洞地块沿江优势,进一步被各路企业发掘。在协同和进驻前后,仓储式工业,也在协同和周边发展起来。花地仓、渣甸仓、海军鹤洞仓、亚细亚仓等工业建筑,先后在协同和周边建起。白鹤洞片区,“钢铁之城”雏形初现。

    广船广钢接连进驻“创业基地

    “钢铁之城”名副其实

    新中国成立后的广州,百废待兴。1953年,为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加快推进各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出。在“一五计划”推进下,1954年,协同和成为广州第一批公私合营的企业之一。随后,协同和慢慢改制为广州柴油机厂。除了协同和的改制,更多与共和国命运息息相关的企业,选择白鹤洞片区作为“创业基地”。1954年8月1日,广州造船厂在白鹤洞江边成立;1957年2月,广州钢铁厂筹建组成立;同年8月,广州钢铁厂在白鹤洞破土动工;第二年7月1日下午5点,广钢1号高炉举行点火仪式;至第二天凌晨1点10分,1号高炉成功出铁。此举,宣告广东结束“手无寸铁”的日子。

    柴油发动机,由钢铁制造;先进的船舶,也由钢铁制造;广州钢铁厂本身就以生产钢铁为主要业务。白鹤洞片区,自上世纪50年代至新世纪初,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之城”。

    转型升级“钢铁之城”将变住宅新城

    工业遗迹得以保留

    白鹤洞“钢铁之城”的态势维持到新世纪之初,随着转型升级之风的吹拂,如今的“钢铁之城”,已经开始变身。

    2013年,广钢启动了整体搬迁至湛江的计划。2016年4月28日,记者在广钢片区看到,大部分厂区已经为未来“广钢新城”的建设而让路。记者在芳村大道南广钢1号门处,找到了广钢目前还在办公的地点,以及残余下来的广钢高炉、桥吊、铁路等工业遗迹。

    广钢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厂区大部分已移交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保留下来的工业遗迹,按照政府部门的规划,将被改造为广钢新城中轴公园,工业遗迹得以保留。

    许多人会想到上世纪80年代,大批工人骑着自行车上班的景象。在广船国际芳村厂区,目前仍保留着类似景象。4月28日记者早早到访,看到造船工人们骑着自行车集体上班的景象。加上厂房上书写的劳动口号,仿佛让人感觉一下子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

    “这种场景,可能以后就看不到了。”广船的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广船也在对荔湾厂区的搬迁进行安排。在广州南沙,广船拥有比荔湾厂区大4倍的厂区,在广东中山,广船同样有厂区。

文/羊城晚报记者 梁怿韬 图/羊城晚报记者 郑 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