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寿楼高百寿人——百岁老人梁集祥同志轶事
百岁老人梁集祥和夫人
谈笑风生的梁集祥(前排中,摄于2011年6月)
■罗 滨
在梅县区松口镇北面,有一栋饱经风霜雨雪、至今屹立不坍的民居——百寿楼。它的主人就是原梅县地区专员、原中共梅县地委副书记梁集祥。到今年,梁专员已整整活了100岁!
在梅州,人人以“梁伯”二字称呼梁集祥同志。
有的同事不理解,就问道:“我的胡子比老梁的胡子还长些,为什么人家偏称他‘伯’,而不称我‘伯’呢?”从今天的形势来看,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但实际上,还没人认真回答过这个问题。最近,梁伯要过100岁生日了,还是让我讲几个有关梁伯的小故事吧。
著名的书法家
梁伯的毛笔书法很有名气,梅州人固然家喻户晓,凡是他战斗、工作过的地方,大家也都知道这一点。
1980年夏,我们老区建设促进会的人,到老区梅县三乡镇去调研。在著名的人民解放战争战场“中和学校”,发现学校没有名字,仅有“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当地人反映:这是当地“文化大革命”的遗迹,大家提议要来个“拨乱反正”!回来后,我们向时任地委公署专员的梁集祥反映,请他立即研墨挥毫,书就“中和学校”四字,交妥当地人转交学校,使“中和学校”重放光芒!
梁伯使用的毛笔是自制的鸡毛笔,所以用笔的粗细好坏,完全难不倒他;笔的高低贵贱,他不介意,大有宋湘那种“竹叶蔗渣俱妙笔”的气概。
梁集祥专员出过书法集《毛泽东诗词六十五首》。这本书法结构,完成于1993年12月26日,即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那时的梁伯,已经79岁了,人们从那雄健的笔力、整齐的架构,可以想象到他精力的旺盛、体力的健壮。他的书法集出版时,我有幸率先读到,并在《梅州日报》上吟诗作文,高兴了好一阵子。当时我有诗两首:
一
玉韵名书得益彰,眼前翰墨漾清香。
兴来巧制鸡毛笔,铁划银钩寄意长。
二
喜爱新词敬爱人,五更魂梦诵吟频。
满篇英气谁知晓,点化功夫别有神。
诲人不倦的教务长
“1948年下半年开始,全国解放战场形势大好,闽粤赣边形势也愈来愈向好的方向发展。”梅州公学教务长梁伯对学员们说,“闽粤赣边纵已分成迎、接、大、军、南、下六个大队。同时,学习城市政策,已经迫在眉睫。”
自我军在埔丰边马头岽与敌人方景韩营激战后,我们的士气更高。我军缴获了敌人的“大狗牯(重机枪)”的特大喜讯,令军民振奋,四处传扬,连香港的报纸也登载了。培训大批新干部,进城接管新政权的任务,已经迫在眉“捷”。
梁伯被任命为教务长。他头天夜晚带领梅州公学学员在那口东渡,一路还算顺利。晚饭前还有点时间,他叫医护人员到班上看看。说着说着,他自己先溜到班上去了。
“教务长!您打针不疼,请先给我注射吧!”报社的小陈先下手为强,梁伯也拿她没办法。
我手上拿着一支医生刚开的铝来钙,一直坐在旁边等着、看着。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梁伯,所以看得很认真、很专注,也很新奇。他胡子很长,脸色赤红,嗓音洪亮。当我全神注视他时,他却全神关注着手中的针筒,特别是那逐渐进入小陈血管的药液,完全不理我。
“梁伯是重女轻男吧?”我在心里嘀咕。“不是!”我马上否定了自己一时的胡猜。
“您是报社的秀才吧?该轮到你啦!”梁伯亲切地对我说。同时示意我卷起袖子,放松心情。
“您怎么知道我是报社的人呐?”我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教务长怎么会打针呢?”我终于无话找话、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这是为人民服务哟!”梁伯亲切地对我说,“办报很辛苦,也很光荣!好好干,再见!”
当我们的机关和部队,在闽粤边继续行动的日子里,在一个大山寮里,我第二次见到梁伯。他坐在一张竹床边的桌子旁,面前摊开一本印刷大方的书本,他对着书的内容,用一支引人注目的自来水笔,在细心地抄呀写呀。我们几位编报人,嘻嘻哈哈的,朝梁伯桌边冲了过去。我顺手拿起那本讲究的书一看,差点没有被吓到:原来是香港新民主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文件《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我的天呀,梁伯!您那么忙,还争分夺秒一抄再抄!”我几乎激动起来了。
“洋钢笔,写蝇头小楷,够累的!”小陈同情地说。
“不!我不累,我不怕累!大家请坐!”梁伯招呼大家坐下,又关心备至地问工作、问学习、问健康、问家庭……
梁伯如此谦虚谨慎,令许多人难忘!
出自“山歌之乡”的专员
松口是山歌之乡,传说中的山歌王刘三妹就出生、生活在这里。
“那就请山歌之乡的专员露一手,怎么样?!”有一次,专员梁伯下乡调研,不知是谁这么大胆,竟然敢出这个主意。
“好!好!好……”赞成的人不知多了几倍。梁伯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放开嗓子唱道:
梅江东去水悠悠,松口松源都认州。
松口松源大合作,地灵人杰写春秋!
梁集祥同志今年一百周岁,让我们衷心祝福他添福添寿,晋上茶寿(一百零八岁)!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伟人早已昭示:大家应当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