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一个群体的创业激情——来自知识产权法院的报道
点燃一个群体的创业激情
——来自知识产权法院的报道·广州篇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一版
2014年6月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决定在北上广设立知识产权法院。
11月19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遴选委员会成立,首批13名主审法官经公开遴选后“新鲜出炉”。
12月11日,广州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任命杨宗仁为广州知识产权法院首任院长。
12月16日上午,广州市萝岗区开创大道2662号,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共同揭牌,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诞生。
肩负着中国司法改革探路者和推动创新型经济双重使命,凝聚着世界目光,截至2015年4月20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受理案件1272件,审结199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100%。
它像刚落地的婴儿,从头到脚都是新的。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夕,记者走进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探秘该院4个月的成长史。
示范效应点燃创业激情
2014年12月21日是周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开始立案的第一天。上午9时,立案窗口就迎来了第一批前来立案的当事人,其中不乏专程从深圳赶来的律师。中午12时,已有6名当事人、代理人递交了10份立案材料,从事知识产权法律事务的律师吴让军来到立案窗口递交诉讼材料,没想到接待他的竟然是该院副院长吴振。
2015年1月21日上午,院长杨宗仁,副院长吴振、林广海同时敲响法槌,分别公开开庭审理KTV音乐作品著作权、特许经营权、商标专用权3件不同类型的纠纷。
院长办案,是作秀还是常态?首任院长杨宗仁,是一位在河源、东莞两地中院担任过院长的法学博士。他告诉记者,自己的案件同其他主审法官一样纳入审判流程管理,审限临近也会亮起红灯预警。目前,他已经受理案件18件,办结9件。披上法袍,杨宗仁要一丝不苟地完成开庭、合议、写判决等审判任务。脱下法袍,他就变身“大总管”,还需要指挥协调这个从无到有、百业待兴的法院高速运转。
采访中,该院综合办蔡主任推开门探探头,“进来,进来,政府采购办公用车的事情批了没有?”听取了言简意赅的汇报后,杨宗仁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周转房及办案津贴等事宜还需再协调一次,开发区领导只有中午有空。”“好,今天午饭就去开发区饭堂。”记者暗自看了下手表,不过七八分钟时间他就处理了好几件综合事务。
院长、副院长亲自办案、干工作身体力行,舍得拼!这对白手起家阶段的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无疑像一把火,点燃了一个群体的创业激情。
36岁的彭盎,原是广州中院有名的北大才女,是遴选出的13名主审法官中最年轻的一个。到知产法院4个月,她已经收案200件,且所受理的案件技术性强、审理难度大。当主审法官要签发法律文书,她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更需要充电。在她的法官助理韩亚圻眼里,彭盎原本就是个学习能力超强的人,现在明显更忙了,“除了开庭,天天见缝插针读书,向资深法官请教,各种问、各种学,没个闲的时候。”
法官助理蔡健和记忆最深的是一次财产保全。上午9时出发,到达江门后双方对立情绪严重,事情陷入僵局。主审法官庄毅反复做工作,被告态度出现转机。顾不上吃中午饭,几个人赶紧抓住机会查封了财产,回到广州已经是下午5时左右了。“没有执行机构,财产保全需要全省跑,最远到湛江和阳江。虽然工作辛苦,但是审判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天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我们法院根本用不着考勤,也用不着领导督促,就连吃早餐和下班坐车的时间,很多助理都会利用起来和法官谈工作,根本没有时间闲聊。”庄毅由衷地喜欢现在的工作氛围,法官能保持真正的独立性,他认为自己置身于一个团结向上、充满正能量的集体,“既快乐又有尊荣感”。
用国际化标准打造每个细节
4月22日上午9时,广州市知识产权法院第十法庭,广州市乐网数码科技公司诉中国联通广东省分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正在开庭。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审判人员前方端坐的,除法官助理和书记员外,还有一名身穿法院制服的技术调查官。
庭审从上午9时持续到下午2时结束。“源代码”“编程”“管控系统”“注销系统”,原、被告代理人举证、质证以及对双方证人发问均提到了这些专业术语。
“证人,你方集中管控系统针对哪个用户开发?是否曾对涉案软件做过需求调查,是否有项目要求书?”记者在庭审现场看到,此次出庭的技术调查官邹享球重点围绕涉案软件编程方面的技术性问题向双方证人发问,证人刘某、黄某一一作答。旁听群众如坠雾中,双方问答皆用专业术语,沟通十分顺畅。
为适应专业化审判需求,提高技术类案件审理的科学性、高效性、中立性,该院专门设立技术调查室,积极探索建立技术调查官制度,并制定规范性文件对技术调查官的选任与考核管理、参与庭审规则、工作流程等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技术调查官在国内知识产权法院首次亮相,引发媒体高度关注。有媒体评价,此举彰显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敢于先行先试的创新精神和高标准的国际化视野。
金色天平映衬着红色的木棉花,表示在南粤大地上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公平、责任与担当,环绕天平的中英文文字组合则寓意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从精心设计的院徽上,可以管窥到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瞄准“世界一流”的雄心。
而事实上,用国际化标准打造每个细节早已成为该院上上下下的自觉。无论是法官办公室、审判法庭的铭牌、法院简介小册子均采用中英文双语对照,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向来访的美国驻广州领事馆领事、新加坡驻广州领事馆代表介绍广州知识产权法院。
“最重要的是做出的裁判是否能达到世界水准,是否能将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惯例、通行做法纳入案件裁量参考标准。当我们能为国际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提供广东经验时,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才可能真正走向专业化、国际化。”刚刚获得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业务专家称号的副院长林广海如是说。
这里是“法官之家”
2014年12月26日,是挂牌后的第10天,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第一届“法官论坛”开坛,主题是“知识产权审判中的保全问题”。3名主审法官龚麒天、郑志柱、谭海华先后登台主讲,院长杨宗仁,副院长吴振、林广海坐在台下聆听。
几天后,第一次法官联席会议召开。对于大家都感到疑惑的立案标准的几个具体问题,10名法官碰碰头,十几分钟时间,思想统一,法律适用自然也统一了。
法官台前,院长幕后,“我说你听”变为“你说我听”。院领导不签发未参与审理案件的文书,不干涉法官审判事务,尊重法官的独立思想,鼓励发挥学术业务特长。
彭盎说,到知产法院来,自己最大的感受是平等!以前,法律文书按照法院层级管理,业务方面的小问题也要经历审判长、副庭长、庭长等程序审批。自己年轻,资历较浅,需要更多考虑领导的意见。现在有业务问题随机提交法官联席会议,大家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既高效又平等。
用法官论坛、法官联席会议等方式解决法官认识分歧,统一裁判尺度,规范司法行为,不是靠领导的权威,而是靠资深法官们的司法智慧。这既是司法改革“去行政化”的广东实践,也是杨宗仁“法官建院”思路的具体体现。
杨宗仁认为,真正的“去行政化”,是让法官成为有独立思想的专家型法律人,让知识产权法院成为“法官之家”。
(作者:记者 林晔晗 通讯员 范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