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都是扯!如何从清朝女人的发饰和衣服判断其等级和身份?

28.12.2015  12:08

老规矩,阅读中请牢记一点:清宫剧的服饰、头饰是不可信的。

电视剧中不但穿越时代滥用旗头,而且还把旗头改造成了各种诡异的形态,并且把旗头应用在了各种服饰上(通常来讲旗头应用在便服之上)。女装整个乱成一锅粥。

有关旗头的故事,我们要慢慢的从头说起。

旗头,也称「大拉翅(耷拉翅)」,是清晚期、甚至是清末的产物。换句话说,清早期、清中期都是根本不存在旗头这种东西的。

在清晚期,旗头通常配便服穿着,而便服(女便服尽管最为常见)一般是没有成制度的品级划分的。

在清末民初礼乐崩坏的年代,极个别的情况也能看到旗头配吉服了,但这应该是不合制度的。

清代旗人女子发式的演变贯穿了整个清代,从清初到清末,旗人女子的发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此先不讲旗头,我来简单梳理一下清代旗人女子发式的几种演变路径。

不同的发式(头饰),其实是对应不同的服饰和穿着场合的,因此我不能只讲旗头,接下来我按照发式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按照以下框架来讲解:

清初辫发盘头、包头简单插在头发上的发式:【通常配女常服袍褂】

发展脉络1:复杂发饰与女吉服袍褂配套钿子清晚期至清末,钿子逐渐变大变复杂:【钿子通常配女吉服袍褂】

发展脉络2:由于吉服袍褂应用场合太少(只用于节日中的特定场合),而女常服与男装太像,清代旗人女子日常逐渐多穿着便服(衬衣)。

便服发式,从早期包头两把头使用真发使用假发旗头板儿的出现;从道光到同治到光绪再到民国初期,两把头(大拉翅、旗头)由小变大:【旗头通常与便服搭配】

-------------------- 开始 --------------------

清早期旗人女子多是辫发盘头,或者是包头。比如我们常见的孝庄皇太后常服袍坐像(局部)

或者如下图,清早期女常服袍褂像(局部)

康熙时期女常服标配发式,孝昭仁皇后常服袍褂(局部)

大都会馆藏,佚名,女常服袍褂坐像(局部)

在包头的基础上,旗人女子逐渐在头巾或者头发上插头饰,如上两张康熙时期的常服袍褂像也算是有头饰了。

由于女常服袍褂均为素色,没有纹饰,(除禁色外)没有品级之分,所以发饰也不好太夸张。比较明显的发饰起初出现在吉服上。

吉服,按照典制,本应该佩戴吉服冠。

但是(估计)出于女性爱美的天性,清会典中女装只规定了冬吉服冠,而没有夏吉服冠(而这也只是纸面上的规定,事实上很多画像中,在穿冬吉服的情况下,女子很多也是戴钿子的而不戴冠的)。

想必是默认旗人女子夏季可以梳发髻——若非如此,清代旗人女装跟男装就太像太像了。

由于吉服是在节日穿着,属于礼服的一种,所以发饰可以多一点,比如,清早期女吉服袍坐像。

插的多一点的

然后慢慢演变成了一套特别的发饰——钿子。

雏形

清中期的钿子(疑似胤禵夫妇)

由此图也可见清代男女装有多类似。画上二人均着冬吉服,佩戴朝珠。而女冬吉服冠跟男冬吉服冠基本是完全一样的,如果女子不是戴了钿子,基本上跟男装就没太大差别。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