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有需要的地方去!广州地铁这些青年志愿者和街坊们一起“战疫”
90 后党员夫妻“拍硬档”共抗疫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调整,番禺区也开启了全员核酸检测筛查工作。家住番禺的工程一线青年曾智威所在的社区在有序组织居民集中检测的同时,也发出了征集志愿者的通知。作为社区党员志愿者的一员,曾智威与妻子何凌志随即商量谁留守家中照顾孩子,此时,家里的老党员何爸爸“发声”了:“不要担心家里,共产党员就要到一线去”。于是夫妻俩立马提交了报名,并按指引做好防护后动身赶往志愿者集结点。
在这个近10万常住人口的社区里,设置了4个检测点,工作开展的强度远比曾智威想象中大得多。社区指挥中心在调度志愿者的时候,考虑到同为“90后”的曾智威夫妇年轻力壮、学习能力强,便把他们安排在距离采样点最近的岗位,也是相对复杂的岗位。根据分工,他们需要协助医护人员在采样前准确完成采样人员信息录入和核对,并扫码录入采样人群信息。短时间内要精准地完成数万人的信息采集和录入,给这对年轻小夫妻的耐心与细心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素有默契的他们在掌握了操作方法后,很快便进入到“作战”状态。
只见核酸检测现场,很多独自前来采样的长者出示了家人帮忙在线上登记的截图二维码,可到了现场已经显示过期。还有附近工地的工人师傅,有些没有智能手机、有些忘带身份证,曾智威夫妇都是一边安抚他们不要着急,一边用自己的手机帮他们注册录入。
“来现场前,脑中做好了无数种应急方案,但真正到了现场才发现,人太多了,场面比想象中复杂,很多问题无法慢慢针对设想一一应对。”正当他们完成一天的服务任务,一边总结一边交接工作时,突然接到需要连夜完成核酸检测的通知。得知志愿者人手不足,已经连续工作了5个小时的夫妻俩毅然选择继续在岗位上坚守,与社区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一起奋战至深夜。当脱下厚重的防护服、取下防护帽时,夫妻俩看到对方额头被勒出深深印记、手也被汗水泡得发白时,默默地相视而笑。
“若有战、召必回、回必战、战必胜!”疫情发生后,荔湾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立即发出号召,召集退役军人参与防疫支援,得到了积极的响应,而陈礼强就是其中一员。曾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服役的陈礼强,退役后成为一名地铁工程师,全力推动新线建设,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尽管退役多年,有着军人般坚毅不屈风骨的陈礼强始终铭记自己人民子弟兵的身份,在“急、难、险、重”前总是主动请缨,为群众排忧解难。
在荔湾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组织下,陈礼强和战友们参加到街道的物资保障工作中去,负责将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及矿泉水、帐篷等现场工作所需的各类物资搬运到指定位置。连日来,他都坚守在志愿服务第一线,常常从早上9点半忙碌到晚上8点,甚至深夜。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陈礼强和战友们将工作区域分成南、北两区,社会各界捐赠的各类物资在北区集中装载后,再运到位于严格管理区域的南区,由其他战友接力进行物资配送。这支“人民子弟兵”志愿服务队成了疫情防控中一支可靠的物资保障力量,只要居家办公一下班,陈礼强都会前来报到并参与支援服务,
疫情当前,陈礼强和战友们连续奋战,筑起了一道抵御疫情的“钢铁长城”,在和平年代依旧保卫着广大人民的安全。
化身“搬运哥” 负责200户居民的菜篮子
“明天上午需要几名男同志帮忙搬运物资。”
“我参加!”刚刚参加完一天志愿服务的广州地铁共产党员赵敬川又报了名。
受疫情的影响,赵敬川所在的小区实施了封闭式管理,居民们日常生活物资的采购变得不是那么方便。为此,各级政府部门都在想方设法,为居民的生活提供充足的保障。一车车的生活物资运送到小区门口,就交由小区的党员志愿者门组成的“搬运队”,派发到各家各户,赵敬川就是这些“搬运小哥”中的一员。
每天上午,当鲜肉、蔬菜等各类生活物资运抵小区,“搬运哥”赵敬川就会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做好分类清点,然后根据指引对他们负责的200多户进行挨家挨户的派发。赵敬川所在的小区有的居民楼年代久远没有安装电梯,他就一次次地爬上爬下将生活物资送到楼上去。
“每天我们都像是赛跑似的,很多居民都要拿到们手里的菜才能做饭,我们跑快一点,他们就可以早一点开饭。”穿梭在不同的楼宇之间,“搬运哥”赵敬川将居民们的“菜篮子”送到了家,也将温暖送到了他们的心上。(文/陈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