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快译通吗?原来是东莞制造 年销售额曾超20亿!

12.04.2016  02:07

学生时代你有没用过“快译通”来学英语?

长安权智集团生产的“快译通”(本版图均由全媒体记者 郑志波 摄 )

东莞时间网讯   (全媒体记者 曹丽娟)许多70后、80后都有这样一段记忆,学生时代特别想要一部“快译通”学英语。那个时候,“快译通”几乎是校园里高富帅和白富美级别的配备。这款引领时尚的产品原来是在东莞制造。

然而,受智能手机及 金融 危机的冲击,该公司沉寂了近十年。经过多年的转型,该公司重新上路,通过多元发展走出转型阵痛,并借O2O模式重新布局内销市场。 

一部字典年销售额曾超20亿

1989年,起家于香港庙街的权智集团成功推出第一代“快译通”电子翻译辞典,国际市场反应热烈,并迅速掀起了一股使用电子词典的新风潮。

“快译通”名噪一时,变成流行时尚的代名词。借这股风浪,这家香港企业迅速转战内地。1993年,权智集团落户长安乌沙社区。“当时,乌沙社区周围都是农田,还很荒凉”权智集团总经理高红说。

同年,该公司开始做内销。电子词典的旋风由此刮到了国内,并持续到2000年前后。高红依稀记得当年“快译通”的市场火爆程度。“每天公司都在赶货,一生产好,立马就被销出去了,根本没有库存。一度还出现客户提着整箱现金在工厂门口排队等着出货的景象”。高红说。

2000年前后,可以说是权智集团最好的时光。当时,产品不愁销路。高红说,更新迭代的“快译通”单价定在1000多元,一部电子词典年销售额就能轻松超过20亿元,利润也非常高。

长安权智集团快译通生产线。

多元发展走出转型阵痛

然而,随着自带翻译功能的各种智能手机出现,金融风暴来袭,生产成本上涨,国内国际市场都在迅速发生变化,这对权智公司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最近几年外界可能觉得权智集团越来越默默无闻了。我们也认识到,再默默无闻下去,就真的是要沉寂了”高红说,权智集团开始思考转型。

除了继续做电子词典外,也开始尝试其他领域的突围,如2001年联合波导进军国内PDA手机市场,后与电信合作造小灵通手机,还曾研发平板电脑等等。

如今,权智集团追求产品的多样化,种类涵盖电子翻译、幼教产品、电子书、GPS等,既有代工的,也有自主研发设计的,以及其他合作模式。经营方式也多方位发展,集团工业园区已进驻签约企业五六家了。

高红透露,权智集团打算签约一家汽配企业,在园区内打造一条相关行业的完整产业链。而今后,该公司已将目光投向了科技创新领域,未来计划在园区内搭建一个电子商贸方面的科技创新孵化地,扶持小企业小公司自主创业。

长安权智集团快译通生产线上的女工。

O2O模式重新布局内销市场

早在二十年前,权智集团便看到了国内市场的潜力,着力拓展国内市场。

然而,内销之路不好走。高红说,早年该公司在国内有很多分销商,走全国代理商制度,但发展不是很好,2008年到2011年甚至有过亿货款收不回来。“那个时候集团不得不忍痛割舍国内市场,全面退出内地”。

与此同时,许多东莞企业陆续插上电商的翅膀迎来第二春。权智公司已经意识到电商代表着内销市场的发展趋势,为了打造国内网销平台,该公司成立了“创新易购”子公司。

据创新易购运营总监李锦聪介绍,目前该公司在国内几大电商平台的局部基本已完成,各大平台在售主要产品包括电子翻译词典和以平板电脑为主的幼教产品。

“今年还将重点推出一款叫A62翻译官的新产品,同声语音翻译,有二十多国语言”李锦聪说,“网络已经铺得差不多了,今年是全新上路的一年。”

此外,在往年的基础之上,该公司计划在全国各地设立线下体验店,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O2O模式。“今后,消费者购买权智的产品,可以事先到当地的体验店体验,然后网络或者现场下单,公司再通过体验店发货,保证当天下单当天发货,24小时到货”李锦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