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撰写的智库报告获三位市领导肯定性批示
自从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任务以来,如何实现由传统的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基地,向科研基地与新型智库建设有机结合的当代转型,成为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深化改革与长足发展,面临着的重要任务之一。
近日,我校公共管理学院承接的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服务型政府绩效管理研究基地,在这方面做出了初步尝试。由张玉教授主持,并与郑浩生博士、张小娟博士共同撰写的智库课题报告《增城区增江街“微改造”对全市城乡改造的启示》,通过《广州社科成果要报》的形式,提交广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得到广州市委副书记欧阳卫民、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和广州市副市长马文田的肯定性批示。成为公共管理学院在新型智库建设中,合理完成“关注社会责任实践”与“链接学术理论研究”这一双重任务的一次有益尝试。
该报告立足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宏观政策层面,追寻了城乡二元分治阶段、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阶段、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基础的新型城镇化阶段,城乡社区公共治理的基本特色,提出了以“微改造”为主要政策工具的新型城乡社区治理模式,是对以大拆大建为特征,进行“粗放式”旧城改造模式的扬弃和创新。
传统的大拆大建,在城市治理中,忽视对于地区特色和传统文化的保留与挖掘,弱化了地方社会的文化认同感和社区归属感,从而激化了社会矛盾。我校提出的新型“微改造”模式,则采用渐进式的“拆改留”手段,在协调“延续旧城的文脉、肌理”与“满足城市发展对新功能需求”的基础之上,保留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特色街区。“微改造”传统的城市治理功能,恢复城乡社区应有的社会文化格局,将传统产业与现代商业模式相融合,通过产业的调整升级,带动地方就业和经济发展,以实现该区域的民生共同富裕。因而,“微改造”模式,可成为广州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普适性政策工具之一。(文/图 公共管理学院 李鑫)
(责任编辑: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