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玩具 关于摩托车你要知道的十件事

14.06.2015  10:56

网易汽车报道 可能对于80后出生的人来说,摩托车的记忆似乎有些断档,幼年时有一些模糊的印象,随后逐渐淡出了视野,印象中这种属于父辈的大玩具总是充满激情,十足的魅力让处在躁动期的年轻人欲罢不能。当然,这是关于摩托车的第一印象,也带来了最初的情怀。

在这之后,随着限摩令的推行,摩托车一时间似乎变成了洪水猛兽,“肉包铁”等称呼也使摩托车变得不再那么受欢迎。然而近些年,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状况难以得到改善,再加上购车政策上的逐渐收紧,摩托车开始作为一种新的选择重新出现在不少年轻消费者的购车清单中。那么,关于购买摩托车之前有哪些问题需要先搞清楚呢?本文将以普通消费者对摩托车的看法进行提炼汇总,挑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

●摩托车相比汽车有哪些优势劣势?

相比起汽车这种四轮车型,摩托车这种交通方式有着极为鲜明的特点,体积小,重量轻的摩托车有着便利、环保等优势,在面对交通堵塞时,也基本可以保持正常行驶。但相对的,摩托车也有一些由于先天条件限制所带来的弊端,比如无法承担多人运输、受天气或路况因素影响较大等情况,再加上政策限制,国内消费者对于摩托车的看法始终没有一个积极肯定的态度。

以个人的角度来看,摩托车其实是一个目前阶段较为理想的交通工具,毕竟交通日益堵塞及能源短缺是短期内无法规避的事实,况且在限购政策下,公共交通设施并不能完全满足百姓的日常出行需求,如果您的出行需求相对简单且以单人为主,摩托车完全能够胜任代步工具这样的角色,单从这一点上来看,摩托车出行的利显然是要大于弊的。

●驾驶摩托车会不会不安全?

对于这个问题,恐怕大多数人都有同样的疑虑。对于人们口中常说的“肉包铁”,似乎总有一些不放心。的确,摩托车相对汽车来讲,由于没有车体框架等保护,在面临意外状况时会比较危险。但只要按照法律法规正常驾驶摩托车,道路环境也相对和谐,就能将这种不必要的伤害降到最低甚至避免伤害。

其实摩托车就是一个工具,工具本身是没有危险安全之分的,就像我们平常用的刀一样,放在不同人的手里会有不同的用法,对于厨师来说,它能够使一道菜变得更精致可口,而对于不法分子刀具就变成了行凶证物。摩托车也是同理,如果只是正常驾驶,还是很有安全保障的。

目前一些厂商也开始针对摩托车研发出适配的安全配置,比如:ABS、气囊、牵引力控制系统等。整体的安全系数还是比较可靠的,但就像汽车同时一样,如果驾驶员没有良好的行车规范和用车素质,任何配置都会显得多此一举。

●摩托车都有哪些种类?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摩托车分类方法。国际标准(ISO3833-1977)按速度和重量将摩托车分为两类:两用摩托车和摩托车。我国摩托车的分类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按排量和最高设计时速,分为轻便摩托车和摩托车。轻便摩托车发动机工作容积不超过50毫升,最高设计时速不大于50公里。而摩托车是指发动机工作容积大于50毫升,最高设计时速超过50公里的两轮或三轮摩托车。另一种是按车轮的数量和位置,分为两轮车、边三轮车和正三轮车三类。

一般习惯上多按用途、结构和发动机型式和工作容积来分类。如仅将它作业城市内、短距离的代步工具,则选用时速不超过50公里,结构紧凑小巧的微型摩托车或轻便摩托车。需要经常往返城乡之间,能二人骑乘,宜选用发动机工作容积125~250毫升的普通摩托车。如行驶的道路条件较差、要求高速行驶或作一般竞赛用,则选用越野摩托车。

按照发动机、离合器等核心配置,不同车型也有不同的分类,这就像我们平常在挑选汽车时所注意的涡轮发动机或双离合变速器一样,属于配置中的一种,并不具有普遍代表性。

院士专家智汇“花城院士讲坛” 共话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建设
  8月5日,第三十六期“花城院士讲坛”在广州成功举行,本期讲坛由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作为指导单位,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003013.广州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