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的生态转身:保育被“遗忘”的鱼米水乡

12.09.2015  11:40

美丽的麻涌华阳湖湿地公园。(记者 郑家雄 摄)

编者按: 在工业化进程中逐渐被东莞其他片区拉开差距的水乡片区怎么办?东莞提出了以推动“行政区 经济 ”向“经济区经济”转型,作为破解区域统筹发展的指导思路。几年间,智力资本密集型和生态环保型产业在这里兴起。9月10日,新华社以《  “世界工厂”的生态转身:保育被“遗忘”的鱼米水乡——广东东莞水乡经济区见闻》为题报道了东莞经验,本报特转载以飨读者。

东莞时间网讯   提及广东东莞,人们的第一印象,或许是“世界工厂”,是工厂林立的水泥森林。这样一个事实被有意无意“遗忘”——就在三十多年前,东莞还是一个农业大县,以蕉基鱼塘闻名的岭南水乡、鱼米之乡。2012年以来,东莞统筹规划西北部镇街,设立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大力疏河治污、植绿引凤,“绿悠悠的蔗林、绿悠悠的蕉林、绿悠悠的世界”逐渐重现,智力资本密集型和生态环保型产业兴起为主流,“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型。

重塑农业生态,再现蕉基鱼塘

盛夏的麻涌镇华阳湖湿地公园,高照艳阳挡不住人们“花海漂游”的热情。登上小艇驶入水上“绿道”,两岸花草夹道相迎,翠芦莉、美人蕉、鸢尾草,层层叠叠。蜿蜒深处更见一片接天荷塘,阵阵龙舟号子传来,惊起水边一滩白鹭。  “当年蕉农摇橹运蕉,正是此番情景。这曾一度消失,如今终于再现。”麻涌镇人大副主席黄伟雄说,麻涌是著名乡土小说《香飘四季》的原型地,上世纪80年代以前,这里都是蕉基鱼塘,人们种蕉养鱼,堪称鱼米之乡;此后却因发展禽畜养殖场和电镀漂染企业,违建杂乱无章,河水发黑发臭。2012年,东莞市启动水乡地区统筹发展战略,纳入包括麻涌在内的10镇1港,以水乡为特色,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这片区域是岭南水乡传统农耕文化和农业文明的代表地之一,耕地面积超过52万平方公里,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强。为重现“江水绕村榕树绿,塘鱼鲜美荔枝红”的风貌,麻涌全面治理污染、修复生态,清理养殖场和污染企业上百家,疏浚河涌、改造河滩,建成600多亩湿地和22公里水上生态绿道。黄伟雄说,麻涌的香蕉、荔枝、花卉等产品如今远销多地,“花海漂游”半年内吸引游客近60万人次。记者走访沙田、道滘等多个水乡镇街看到,河涌纵横的“水网”,与田园、湿地构成的“绿网”交错分布,现代化的厂房点缀其间,绿环水绕、复合发展的生态型、组团式新型都市区空间发展格局初露端倪。

“绿巢”引凤,经济升级

“酒店变身电商中心”。记者在道滘镇明轩酒店看到,这片地块正在改造建设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签约引进的吉利国邦电商交易平台项目,有望成为东莞第一个交易额突破千亿元的本土电商总部项目。纳入水乡经济区后,道滘重新定位发展方向,提出打造新材料、新装备、新硬件、新能源、新医药、新业态的“六新小镇”。忍痛关停“两高一低”企业,“三旧”改造创新思路,盘活了产业空间,一项“水乡速度”记录在此诞生:58天吸引 投资 93亿元。和道滘一样,水乡各镇依托环境整治,引来了游客,也引来了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现代服务型和生态环保型企业。据统计,去年7月至今年4月,已有72个项目落地水乡经济区,总投资额逾524亿元。黄伟雄说,上半年,麻涌接连签约15个电商项目,京东商城、菜鸟网络等电商巨头设立区域总部,多个粮油贸易、钢铁物流项目落地生根。道滘镇镇委书记邓涛,曾担任东莞市委政研室主任、改革办主任,多年参与东莞转型升级的改革思路设计。他认为,水乡片区是珠三角广深中轴线上唯一一个连片低密度建筑区,将通过特色生态和人文环境,吸引人才、资金集聚,实现产业协调发展,推动提升东莞城市形态和经济社会双转型。

一体发展,凹地崛起

历史上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的水乡片区,在工业化进程中逐渐被东莞其他片区拉开差距,成为凹地。与此同时,独特的镇级扁平管理体系和“一镇一品”的特色镇域经济模式,逐渐暴露分散粗放的弊端。  “各镇之间,‘断头路’不少,招商出现一定程度恶性竞争,环保治污各自为战,截污管网迟迟未能联网。”东莞市水乡管委会综合处处长肖乃勇说,过去在社会经济管理上,各镇将精力放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主动跨镇资源整合不足。2012年,东莞提出,以推动“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型,作为破解区域统筹发展的指导思路。水乡地区成为践行这一思路的探路者。2013年,广东省发改委印发《广东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水乡经济区正式成为广东省级发展战略平台。(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