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最美”的肯定!中大这个奖从颁给“最美医学生”开始

16.12.2018  16:52

12月15日上午,“最美医学生”“最美实习生”万雅兰从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余敏斌、90岁老教授李学柔手中接过奖状、鲜花、奖金1.5万元,羞涩腼腆,仿佛那个果断而坚持的救人者不是自己。不过,这二者,真的都是她!

11月24日,广州地铁站里,17岁少年倒在地上,心跳呼吸全无,情况非常危急,22岁的万雅兰果断上前跪地施救约1个小时,帮着他撑到救护车来。

万雅兰的故事被本报刊登后(详见11月30日A7版),她被社会关注并称为“最美医学生”“最美实习生”。

为了表彰她的行为与精神,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李学柔基金专门设立了“笃行奖”,从她开始,奖励像她这样品德优秀的学生。

事件回顾:22岁的她跪地一小时抢救17岁的他

22岁的万雅兰,是一名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的女大学生,目前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名普通实习医生,她刚刚完成了院本部的半年培训,被安排到中山大学的对口实习基地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外科进行轮训。

11月24日上午,她与同学结伴外出游玩,途经广州地铁4号线车陂南站,碰上了一单惹人围观的意外事件,她从人群缝隙里看了一眼,这一眼就“绊住”了她,从而挺身而出抢救17岁少年1个多小时。

在她的带动下,另外两名护士的女性、一名受过急救训练的男士也加入了抢救队伍,“临时团队”持续以胸外按压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恢复自主呼吸,心率达60次/分钟,能由救护车转送医院,继续治疗。

实践过的人才知道,标准有效的胸外按压多么累,救完人,万雅兰觉得双臂酸麻无力,几乎抬不起来。

最新进展:首届“笃行奖”颁给了她

12月15日上午,一场简朴而降重的颁奖礼在中山大学东校园举行。

一身正装的万雅兰上台,明显感觉到她的羞涩、腼腆——使劲贴着墙站,微微低着头,一抬头迎上台下目光,脸便“”一下红了。

党委副书记余敏斌将“笃行奖”证书颁给她,90岁老教授李学柔递上鲜花,“谢谢!”“谢谢您!”他们互谢起来,现场一片爆笑中,老教授轻轻握雅兰的手,将嘉奖与激励一起传递给她。

事实上,“笃行奖”正是李老倡议设立并及时落实的。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李学柔基金理事会代表李娜“揭密”说,11月30日,《广州日报》报道了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在校学生万雅兰在广州地铁里救助昏迷乘客的事迹,李老看到了,非常感动,马上联系了亲友施嘉志先生,表达了嘉奖意向。随后,施嘉志、区达雄两兄弟决定再向李学柔基金捐款10万元。基金理事会专项讨论并全体通过决议,设立“笃行奖”,与原定18位奖学金获得者一起颁奖。

首届“笃行奖”得主是万雅兰,今后还会继续专门奖励像她这样品德优秀的在校学生。

获奖感言:“出于本能施援手

本报报道上街后,持续施救1小时的万雅兰“最美医学生”“最美实习生”的美名远扬。

俏丽可爱的万雅兰被同学亲昵地叫“豆豆”。“豆豆棒棒哒!”同学说:“别人有困难,她都会出手,豆豆一直都是特别热心的人!”也有后知后觉的同学说,看到报道,心里惊叹“哗,谁呀?这么厉害!”,一看原来是豆豆,果然榜样就在身边!

面对记者,万雅兰还是那么淡静,获奖感言?“嗯,其实我始终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事情,因为我是出于本能(施援手)的嘛!大家这么夸奖我,挺不好意思的……

在她看来,急救是最千钧一发的时刻,救人容不得想那么多,面对危在旦夕的年仅17岁的患者,哪怕是在院外,该出手时就出手,需要坚持就坚持,哪怕冒点风险,在少年恢复心跳的那一刻,那些风险,那些辛苦,一切很值得!

难怪李学柔基金的理事们说,见义勇为的她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展现了医护人员对待有需要的人那种大爱精神,不仅当时而且今后也将激励带动更多人,设立新奖项,表彰与嘉奖万雅兰,很值得。

奖项背后:是万千中大校友对“最美”的肯定

其实,“笃行奖”不仅代表着中山大学校方,更代表着华南最高学府万千校友的肯定。

与一般的基金会不同,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李学柔基金由校友一手创办。2009年,管理学院返校参加毕业20周年聚会的校友起意,当年9月正式立项,以他们当年的老师李学柔教授名字命名,校友共捐赠120万元,奖励管理学院品学兼优的本科学生,每人1万元。从第二届起,奖励对象扩大到全校范围,之后奖学金不断加码到今年的每人1.5万元。

时至如今,基金已由首期120万元发展至570多万元,九届颁奖共嘉奖与激励了全校各院系160多名同学。 

品学兼优,以德为先”是校友们嘉奖师弟妹的评审原则,因此在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的中大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里,最根本的“笃行”二字被挑选为最新设置的专项奖励名称。

更有意思的是,这160多名中大获奖人,在师兄姐的带动下,不仅每届都会坚持举办公益活动,已经毕业的获奖学生还会自主自愿将个人首月工资捐赠给李学柔基金,回报嘉奖,以成长回馈。

无论哪一件事情,只要从头到尾,彻底做成功,便是大事。”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余敏斌引述孙中山先生曾讲的,感谢万千校友的“传、帮、带”,更勉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关注的不仅仅是能否拿到毕业证学位证,能否找到工作,更要培养担当意识,有信念、有勇气,将来引领行业、引领时代。

文、图:广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通讯员毛水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