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位皇帝曾在东莞这里“住过”?周末我们也去沾一下皇气

25.12.2015  20:34

拥有近千年历史的茶山东岳庙,历经沧海桑田,见证着茶山的风云变幻。民间世代流传着一些有关东岳庙的故事,述说着如烟往事,宋末少年皇帝宋端宗或藏身于此,而“来到茶山不见查”的800年民谣,更记录了护主宋将查开祥隐形埋名改为香姓的跌宕家族史。

相传是行宫 宋端宗或在此暂住

东岳庙内有不少历代碑刻,其中最早的为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林光所撰的《重建东岳庙碑记》,其中“茶园距东莞邑治古十里……盖邑巨乡也……矗然屹峙,俗呼象山者,茶园主山也。山半旧有一东岳行宫……”的碑文中可见“东岳行宫”字样。

1276年,临安城破,宋帝赵显被捉,朝臣共迎益王赵昰在福州登基,也就是宋端宗。在元军的紧紧追击下,当时只有7岁的小皇帝,由大将护卫登船入海,东逃西避,疲于奔命。他曾逃到南澳岛上,之后又逃到香港的九龙城一带,欲建都。

据《香氏宗谱》编者香少峰考证,在新都筹建过程中,宋端宗曾暂住武将查开祥的封地查山之“查园”,主屋成为宋帝行宫,即现在的茶山东岳庙。一个多月后,宋端宗迎来的不是新都建立,而是广州失守。

1278年春,宋端宗为躲避元兵的追逐,上船避入广州湾,又遇台风被吹入海中,后虽被救起,但在颠沛流离的逃亡中惊病交加,于4月病死,年仅11岁。接替宋端宗的赵昺也是6岁登基,7岁去位,成为宋朝的末代皇帝。

茶山东岳庙主殿供奉着东岳大帝,但两侧守护四神却十分奇特,均着朝服,冠以盔甲,或官帽。2008年东岳庙火烛导致大殿焚毁,残存的守护四神图片,看上去着装更似宋代朝服,四尊神像均手执朝笏,仿佛朝堂面圣状。

八百年民谣 揭秘一段家族传奇

据东岳庙张道长介绍,东岳庙两侧的守护神像之一为查开祥。南宋晚期,元兵南下,查开祥与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重臣一起护主南下。

编写于宣统二年《香氏少尹家谱》中有诗曰,“来到茶山不见查,祗见桃红柳绿家,袁林卫叶初抽蕊,欧卜岑彭始吐芽”。这首诗的背景正是元兵到茶山搜捕抗元宋将查开祥。

据香氏后人说,当年查开祥从查山乘舟出逃时,弟弟查开瑞为保护查家老少,驾船将元兵引开。查开瑞后逃到惠州,寄于任公门下,改查姓为任,其后裔一支迁入东莞常平金美村,姓任;而查开祥则率领全家老少从大振埔上岸,后选老洋平(今横沥村头村一带)定居,改查姓为香姓。

茶山人口头流传有民谣“来到茶山不见查,只见桃红柳绿家,袁林卫叶初抽蕊,欧濮岑彭未爆芽”,香氏老家谱中记载的诗和民谣相比,个别用词稍有不同,内容却惊人地一致,尤其是两者所提姓氏,均为茶山早期居民姓氏,而今除查姓外,其他姓氏均在。可以推断,历史上查姓确在茶山存在过,而民谣则曲折隐晦地记录下这段不为人知的姓氏变迁,广为传播近八百年。

茶园与查园 隐藏香氏如烟往事

 

今年4月,600多名香氏后人齐聚东莞举行祭祖仪式,先到茶山增埗祭太祖夫人,再到横沥长巷村香氏陵园祭祀查开祥。据香氏宗亲会会长香伟灿介绍,香氏的源头在东莞,后人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其他地区和海外也有分布,子孙已达2万多人。每逢祭祖日,总有外地族人赶来东莞拜祭。

香氏农历三月初一到茶山增埗祭祖由来已久,是香氏后人数百年来对先祖的缅怀和追思,也是对故乡查园的魂牵梦绕,更是对一段跌宕家族史的最好纪念。

◎知多D

茶山东岳庙位于象山村象岭南麓,又名东岳行宫,始建年代不详,据《东莞县志·金石略》载,该庙重建于南宋绍熙五年(1194),明正德十五年(1520)刘距重修、扩建,明代、民国及1993年数次重修。全庙依山取势,步步高升,坐北向南,由前殿、东岳庙明代碑刻门廊、香亭、两厢、正殿组成,占地约1000平方米。前殿为硬山顶,搁擅式结构;正殿施如意斗拱。该庙具有明清东莞庙堂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历史、古建、民俗研究价值。1989年被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