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区探索建立新型社工服务模式以“三化”促社会工作转型发展
2007年7月,民政部将盐田区设立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区”,经过8年的探索与实践,盐田社会工作成效明显。全国首创“军营社工服务”项目,全市率先实现岗位社工项目化,全市首创社区矫正社工服务项目,军营社工服务、城市流动人口工伤探视等多个社工服务项目获得国家、省、市大奖。
盐田社会工作得到急速发展,尤其在社会工作发展进入“深水区”之时,社工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根据盐田实际情况,2015年伊始,盐田区民政局提出探索建立有盐田特色的社工服务模式,希望藉此实现盐田社会工作跨越和转型发展。
探索团队化破解社工行政化
盐田虽然在全市率先实现岗位社工项目化,但有些项目社工分散到服务使用单位后,如一名社工只服务一个学校、一个医院或一个社区,存在成效较低、影响较弱、交流不足的弊端,也不可避免地被服务使用单位行政化。
2015年,盐田区所有社工服务项目启动新一轮招投标,盐田区民政局以此为契机,吸收近几年社区矫正、军营社工等项目的成功经验,改变原有一社区一社工等做法,推动各社工服务项目在各服务使用单位设点挂牌,定点集中,定期集中,分工合作,共同“会诊”服务对象需求,推动社工服务从“单打独斗”向“团队作战”转变,破解岗位社工受困“行政化”的问题,让社工服务实现“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效果。
通过专业化树立社工新形象
调查显示,社工作为普通社会服务提供者的身份虽然受到了居民的普遍认同和欢迎,但是社工作为专业助人者的职业形象依然没有树立,这也是社工周围仍然存在一些居民不了解社工,把社工等同义工,甚至质疑社工的原因。
2015年,盐田区民政局在指导各社区服务中心、各社工服务项目制订年度服务计划书时,要求各社区、各项目增加摸底建档和上门服务的量化指标,建立社工探访的长效机制,减少以往社工服务中存在的咨询性个案、活动式服务等着重于形式的服务,重点开展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的社区照顾、社区融入、社区矫正、社区康复、就业辅导、精神减压与心理疏导服务,推动社工服务从“锦上添花”向“雪中送炭”倾斜,真正发挥社工专业特长,为有需要的社区居民及家庭提供专业服务。
通过品牌化提高社工美誉度
为加大对特色服务的宣传推广力度,盐田区民政局从今年开始,推动各项目根据各自服务领域的实际情况和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做专做精特色服务活动或项目,将零散性、临时性的服务以项目思维规范及落实服务开展,通过开展品牌打造讨论会、分享会、观摩会,品牌项目顾问督导、品牌项目大赛等方式,对有代表性、实效性及有社会影响力的特色服务活动及服务项目进行包装,在全区范围内形成若干个有影响力的品牌服务项目,推动社工服务从“零散分化”向“系统整合”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