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餐厨垃圾一体化运作 “盐田模式” 成样本

22.07.2014  14:52
在这个垃圾泛滥“围城”、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日趋迫切、解决方案却成世界性难题的窘迫时代,盐田区通过两年多探索,在垃圾产生量年均递增7.7%的基础上,历史性地实现了垃圾焚烧“零增量”。餐厨垃圾一体化运作模式,被业界誉为“盐田模式”,前来参观取经的兄弟城市络绎不绝,显示出较强的可复制性与外溢效应。盐田的餐厨垃圾处理取得了良好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也因此获得2013年“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2014年被确定为广东省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唯一试点单位。

垃圾不落地,盐田更迷人。

四害消杀宣传展示。

  盐田区委书记郭永航曾骄傲地说,如果将深圳看成一位美丽的少女,那么盐田便是少女低眉浅笑时的酒窝。

  的确,山海盐田,山秀海蓝,整个城区干净整洁。在这个垃圾泛滥“围城”、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日趋迫切、解决方案却成世界性难题的窘迫时代,盐田区通过两年多探索,在垃圾产生量年均递增7.7%的基础上,历史性地实现了垃圾焚烧“零增量”。餐厨垃圾一体化运作模式,被业界誉为“盐田模式”,前来参观取经的兄弟城市络绎不绝,显示出较强的可复制性与外溢效应。盐田的餐厨垃圾处理取得了良好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也因此获得2013年“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2014年被确定为广东省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唯一试点单位。

  1、餐厨垃圾是破解“垃圾围城”关键

  有数据表明,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餐厨垃圾占1/3以上。而盐田,日均产生垃圾约260吨,其中餐厨垃圾(含厨余垃圾)约88吨,以餐厨垃圾为突破口,消除对环境破坏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成为至关重要的选择。“我们在盐田整个辖区内,都设置了分类垃圾桶,明确指引市民和商家将餐厨垃圾分类存放。” 盐田区餐厨废弃物循环利用示范基地的专家陈凯说,在前期的充分准备下,盐田的餐厨垃圾全都进了处理站。

  餐厨垃圾正是破解“垃圾围城”的关键所在,业内专家表示,但由于含水含油率高等特点,难以通过填埋、焚烧等常规方式处理。而处理不当的餐厨垃圾,通过庞大的隐形利益链条,以“地沟油”、“泔水猪”等形式回流至餐桌,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和民众健康。

  不容忽视的是,餐厨垃圾同样具有较大的资源化利用价值。“我们处理过的餐厨垃圾,可以生产物质燃料、生物柴油和生物蛋白等。”在盐田区餐厨废弃物循环利用示范基地,专家陈凯面对求知若渴的市民解释说,通过不同的技术路线,可以获得沼气、有机肥、高蛋白饲料、混凝土制品脱模剂等产品。其中,生物柴油可以勾兑石化柴油作为货车燃油。

  从食品安全和资源化两个维度来看,转变餐厨垃圾处理方式迫在眉睫。

  2、9座垃圾处理站实现垃圾焚烧“零增量

  事实上,深圳早已多次承担了垃圾减量分类的国家试点任务。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其视作重点民生实事,市委书记王荣多次强调“要加大垃圾减量分类推进力度”,市长许勤更明确要求盐田“带头摸索出一条扎实可行的路子”。

  按照有关部署,盐田区委、区政府通过对区内垃圾现状的深入调研,明确了因地制宜的工作思路,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垃圾减量分类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分工、全面推进。

  按照“政府主导、公众参与、企业运作、科技支撑”的原则,2012年年底,通过公开招标,盐田区政府授权区城管局与深圳瑞赛尔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共同推进“垃圾减量分类及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工作。简要来说,就是通过前端源头分类,终端固液分离、高温降解,后期提炼生物柴油、有机肥料、生物燃料棒等,形成减量分类、资源化利用的闭合产业链条,并通过物联网技术,与数字化城管无缝对接。从实际效果来看,1吨餐厨垃圾经过处理后,最终只剩下约150公斤的残渣,垃圾减量率高达85%,剩余15%的残渣通过添加绿化垃圾制成燃烧棒,予以资源化利用。

  在百万市民看盐田垃圾分类现场,大多数市民都上去看一看处理后的产品,闻一闻味道,顺便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 “这个机器转化出来的油有什么用途?生物蛋白可用做哪些工业生产?”有市民表示,变废为宝让他们大开眼界,而不少市民已暗自打算,回去后要在街坊邻居间号召学习盐田的垃圾分类。

  而在盐田区海鲜食街林立的餐馆群中,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餐厨垃圾一体化处理站内,摆放着固液分离机、油水分离机和高温生物降解机,最大日处理量为3吨,足以解决周边餐馆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而由于全密封作业,几乎无异味外泄。

  类似的处理站目前已建成9座,根据实际需求和地理条件,日处理量从1吨到25吨不等,基本达到了覆盖全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自2012年7月试运行至今,全区开展各类型垃圾减量分类的小区(单位)有179个,开展率达52.36%;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合同550多家,签订率达99.5%,日处理餐厨固形物60吨、油污水55吨,并首次实现垃圾焚烧“零增量”。

  3、“盐田模式”成为可复制样本

  “我们要解决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最重要的是模式创新,要探索出一条多方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盐田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结合区域特点,政企合力探索实现了“三大转变”:变混合收运为前端分类、变简单处置为精细利用、变集中处理为分区处理,由此形成了以“投资小、占地少、见效快”为典型特征的“盐田模式”。

  有别于一般“大型集中处理点”的做法,“盐田模式”依托现有城区生活垃圾转运站、环卫工具房、边缘绿化带等基础设施,建设可辐射一定范围的小型一体化处理站“就近就地、分区处理”。此举大幅降低了直接投资成本、解决了占地难题,同时避免了运转过程中二次污染、大型处理站“吃不饱”等问题,具备较强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效果十分明显。与此同时,“盐田模式”还有效解决了目前行业内存在的多项普遍难题。

  如何激发居民、餐饮机构的积极性,解决“收不上”、“吃不饱”的市场关键障碍问题?首先,通过广泛宣传、积分兑换礼品等方式深入居民小区,发动民众共同参与;而针对餐饮机构,在严厉打击“地沟油”的同时,对其垃圾分类有关人员予以一定的补贴,约束与激励并举,受到市场认可与欢迎,在满足小型处理站需求量的同时,也有效分解了原有利益链条。

  如何解决运营企业“成本高”、“盈利难”的普遍困境、构建合理的商业模式?一方面区财政拨付1400万元用于开展垃圾减量分类及餐厨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按照深圳有关标准,对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予以每吨200元的政府补贴。

  尽管如此,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运营企业还必须具备“自我造血”功能。一方面,依托科学合理的技术路径与精细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在政府前端补贴的同时,强化后期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通过闭合产业链条构建完整的商业模式。

  从两年多的运行情况看,“盐田模式”的创新之举经受住了市民与市场的考验,种种指标表明,“这是一次政府宏观管理与企业微观管理相结合的成功探索。”而目前,“盐田模式”已经开始输送至天津、湖南等地,其被证实的可复制性与外溢性,正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严峻现状提供某种借鉴意义。

相关链接

百万市民看盐田 市民寄语

  侯叶子:作为一名刚从湖南毕业过来的大学生,机缘巧合参加了“百万市民看深圳”这个活动。在垃圾分类这块,盐田从大中型餐饮场所的废气油物为出发点,然后以点到面,把环保理念,环保执行扩展到每一个角落。

  殷 薇:庆幸自己是深圳人,盐田区将餐饮行业的废物变为可利用的宝贝,充分利用了资源,又创造了有价值的东西。今后,希望这能普及到每个家庭,让我们每个深圳人都能有这种环保概念。

  鞠桂珍:参观完盐田垃圾分类基地,我受到很大的触动,盐田餐厨垃圾站的垃圾分类确实应该推广。

  张 菁:生活中节约用纸,用完后放入可回收垃圾桶,笔用完后换取新笔芯,环卫叔叔的工作很辛苦,让我们一起保护环境创造最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