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是空 流量为零

27.10.2015  19:10

三大电信运营商自10月1日推出“流量不清零”政策已有20多天,但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反倒是,有一些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中吐槽流量消耗速度太快。(央广网,10月26日)

流量不清零了,这对手机、平板一族来说,当然是重大利好。许多消费者更是到处蹭wifi,铆足劲要大大攒一笔流量,却不意9天用完了一个月的流量,奔腾到海不返还,唯有月底再续费。

不过,我们要注意到的是,虽然网络上沸反盈天,但流量用得快终究是个人的主观感受。要将直观感受转化成真实的数据支撑,却遭遇最大的技术壁障,运营商说,这牵涉到机密。其结果,只能接受运营商的说法,将其作为最终裁决。

这就令所有人感觉吊诡,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流量不清零政策,原来竟是一场无事的闹剧:你并不存在用不完的流量,奈何还哭喊着要流量转存到下月?你都是欠债大户,还谈何钱存 银行 跑不过通胀,说得自己好像有钱一样。荒诞感挥之不去。

个中原因何在?人民日报官微在9月29日的点评,就今天来看,仍有切中时弊之效:千呼万唤,三大运营商宣布下月开始“当月流量不清零”。移动互联网是创新风口,但无论“互联网+”什么,都依赖网络基础设施与服务的强劲支撑。改革不能不动既有利益的奶酪,你不主动,科技浪潮也会逼你动。以主动姿态满足用户需求,提速降费的步伐还应再快一点,还利于民还能更给力!

步伐还应再快,力度还应更大,这样的期许,即使是人民日报的呼吁,最终也难以逾越利益固化的壁垒。然而,仍有疑问萦绕于胸,流量使用速度真的变快了吗?当然,不管是否流量如水咆哮而去,各大运营商都可大声喊冤。因为流量的数据、数据后台完全操控在三大运营商手中,爱怎样摆弄,那都是自家事儿。

正如天涯网友@花猪的饭盒所说,世界上最周到的安排,莫过于既作运动员,又当裁判。跑快跑慢,自己说了算,耗费了多少卡路里,还是自己说了算。因为营养专家、运动员、裁判都一身兼任。

问题或由此产生,在一些涉及垄断的行业,作为弱势群体且专业技术缺失的消费者,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垄断企业又如何自证清白。前几年关于中国“三桶油“的油品标准,让人见识了一番垄断的霸气与标准之弹性。

因此,公众实施对垄断领域的监管,注定是一个短期难以解决的难题,既要跨越技术难点,更要度过利益屏障。光靠上级主管部门临空呼吁,只是空画了一个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