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两岸城市和景点改过的名字

27.07.2014  20:37

西安“抓蒋亭”改名“兵谏亭

南京中山陵(资料图)

  3月30日下午,台湾反服贸示威行动达到新高潮,超过10万人集结台北“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

  2009年7月20日晨,台湾当局将“中正纪念堂”匾额重新悬挂。中正纪念堂复名。

  近日,一份来自南京市旅游委的红头文件在网上热传,称为照顾台湾客人的感受,体现对台湾同胞的尊重,将修改南京民国文化景区的解说词。比如,“解放后”要改为“1949年后”,“淮海战役”改为“徐蚌会战”。

  另据观察者网最新报道,7月27日下午2时许,南京市旅游委员会官方微博回应称,经调查,此事属个别工作人员假借市委领导要求之名,未按规定程序审核和批准,擅自发布的违规行为。现决定立即撤回该通知。目前,南京旅游委已经启动问责机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抛开这一起最新的“临时工”事件,观察者网小编为您盘点,解读几大疑惑:城市和景点改名是否常见?改名一般为了什么原因?大陆为了台胞改名,台湾同胞们觉得有必要吗?

   古代:为避讳“李世民” 民部改成户部

  在中国古代,避讳是一种常见现象。彼时,人们对皇帝或尊长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否则就有因犯讳而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

  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于是把楚地改为“”。

  吕后名雉,当时文书上凡遇雉字,均用“野鸡”二字代替。

  汉文帝名叫刘恒,于是把姮娥改名“嫦娥”,把恒山改为“常山”,齐国权臣陈恒于是也就成了“田常”。

  汉武帝叫刘彻,汉初有个知名辩士叫蒯彻,史书上就改称蒯彻为“蒯通”。

  汉宣帝名刘询,故荀子在汉代成为“孙卿”。

  汉光帝名叫刘秀,曾一度把秀才的名称改为“茂才”。

  汉明帝叫刘庄,当时竟把《庄子》一书改称为《严子》。

  宋仁宗名赵祯,蒸包子蒸馒头的“”字就得改为“”字。

  更有甚者,宋高宗名构,为避“”字而牵及“”等字达五十多个!

  不过李世民在这方面比较开通。即位后,他下诏说只要“世民”两个字不连起来用在文字中,就不需要避讳。《旧唐书·本纪第二》记载:“令曰:‘依礼,二名不偏讳。近代已来,两字兼避,废阙已多,率意而行,有违经典。其官号、人名、公私文籍,有‘世民’两字不连续者,并不须讳。

  古代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最早为“吏、民、礼、兵、刑、工”六个机构,其中“民部”在唐太宗时并没有为了避讳李世民的“”字而改称,倒是到了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为了表示其孝心和尊崇,下令把“民部”改为“户部”。

   大陆:西安“抓蒋亭”改名“兵谏亭” 台湾同胞怎么看?

  城市改名,古今中外不乏其例。近二十年来,中国各地出现了城市改名热潮。通过改名塑造城市品牌,提高知名度,无可厚非。但改名之后,优劣良莠,却大不相同。

  湖南大庸,地处武陵山区,曾被笑称“抽一根烟就可走遍的县城”,闭塞落后,鲜为人知。1994年4月更名张家界市后,建机场、通火车,知名度飙升,2009年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跃入全国一线旅游城市行列。为突出文化旅游主题,风景名胜所在城市,纷纷更名,华丽变身,如四川灌县改名都江堰市,福建崇安县改名武夷山市,四川南坪县改名九寨沟县,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云南中甸县改名香格里拉县等。以上市县更名,不同程度提升了城市竞争力和知名度。

  风景名胜地更名的成败关键,在于处理好风景名胜地和旅游依托城市的关系。安徽省徽州地区1987年改名黄山市后,20多年来,经济发展成效不大,却使历史悠久、风格独具的徽州文化为之弱化。另外,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原行署驻地屯溪的火车站、汽车站、机场都摇身变为黄山火车站、黄山汽车站、黄山机场。其实,这里距离黄山风景区还有70公里,导致“皖南处处皆黄山,到了黄山不见山”的状况,给游客带来许多麻烦。

  云南思茅市为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改名为普洱市。但普洱茶因过度炒作,近几年价格已飞流直下,盛景不再。思茅市的改名,对于发展普洱茶并没能发挥长效的实质作用,却将“思茅”原有的历史文化蕴藉丢掉了。

  2010年,湖北襄樊经过多年努力,把名字改成了襄阳。据悉,当时还有不少城市酝酿改名,例如河北石家庄市想改成正定市或西柏坡市,河南新郑市想改为轩辕市,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与贵州水城县都想改为夜郎市,另外有人建议湖南耒阳市改名蔡伦市,西安市改名长安市……

  与以上这些城市改名原因不同,此次南京旅游委调整部分景点导游词的“乌龙”局面原因却是要“照顾台湾同胞感受”。台湾同胞需要吗?

  2011年,台湾《旺报》“两岸征文”栏目曾刊载一篇台北读者投稿。该读者就在文章中讲述自己在大陆工作之余自助游览了西安的著名景点,以及与当地民众的接触交流过程。

  文章提到,他一提到跟西安事变有关的“抓蒋亭”时(蒋介石从行馆逃出,躲到骊山山道,后来被抓包下山的地方),“车掌小姐就很紧张地说,那已经改名为‘兵谏亭’了(因为‘抓蒋’2字实在不雅,那是国共对立时代用的名称)她甚至不敢重复‘抓蒋’两字,就是怕我这个来自台湾的人听了不高兴,反而是我一直嘻嘻哈哈地讲‘抓蒋亭’。

   台湾:凯达格兰大道改名为反贪腐大道

  上月,台湾女星大S的大陆老公、俏江南负责人汪小菲解读台北地名,称台湾路名出现大陆城市名是因为蒋介石思乡,再次在岛内引发争议。

  不过,台北市文献会表示,汪小菲的说法是出自稗官野史。TVBS电视台称,早在1947年台湾刚光复时,就以这样的方式来命名,跟蒋介石没有关联;当时台北市以“总统府”为南京,对比大陆地图,东北方有徐州路、济南路;东南方有永康街、青田街等。

  其中,就有一条“介寿路”。“介寿”的名称是为了庆祝蒋中正的寿辰而命名的。1996年3月21日,陈水扁任台北市市长时,将介寿路改名为凯达格兰大道,旁边的广场改名为凯达格兰广场,以象征对台湾原住民历史及文化的尊重。此后,凯达格兰大道就一直被赋予另一层政治意义,更成为民众集会游行抗议的“圣地”,但两旁之派出所与公园仍沿用“介寿”之名称。

  2007年5月22日,台北市政府宣布把凯达格兰大道加注改名为反贪腐大道,是取2006年倒扁运动之口号。同时,大道东侧之公园路至景福门间广场加注反贪腐民主广场;并且于即日生效。但此举造成部分原住民激烈反对,媒体解读认为是郝龙斌反制“中央政府”将中正纪念堂改称台湾民主纪念堂的举动。同年12月6日,市政府在上述大道东侧的路灯柱悬挂“反贪腐民主广场”的路标。市府发言人羊晓东表示挂牌是为配合12月9日联合国国际反贪腐日活动。媒体则解读是反制原中正纪念堂“大中至正”卸匾的争议。另一方面,反贪腐大道则未见任何标示。

  而中正纪念堂曾改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中正纪念堂位在台北市中,分别以杭州南路、中山南路、爱国东路、信义路的周界,占地为24.79顷,为纪念蒋介石于1976年(民国六十五年)筹建。

  2007年3月2日,“教育部”通过将中正纪念堂改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中正纪念堂园区改名为“台湾民主公园”。陈水扁说,蒋介石是“228事件”元凶,蒋公陵寝和中正纪念堂未来存废都会逐步处理。

  2007年5月19日,“台湾民主纪念馆”正式挂牌。

  2007年12月7日下午,民进党执政的台湾领导人陈水扁在即将下台之前,将“中正纪念堂”边上的中正广场牌坊上的“ 大中至正 ”四个大字换成了“ 自由广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