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盘点国外踩踏事件责任怎么追究

22.01.2015  01:36

  上海市21日公布去年12月31日晚外滩踩踏事件调查报告,联合调查组建议对包括黄埔区委书记、区长等在内的11名责任人给予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等处分。

  近几年,世界一些地区发生多起踩踏事件,因事发原因、性质和国情的差异,不同国家对相关责任人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案。有人调离,有人下台,有人拒不辞职……小编为您盘点。

  【印度】

  印度北部比哈尔邦省会巴特那2014年10月3日晚发生严重踩踏事故,造成至少32人死亡,多人受伤,死者多为妇女和儿童。

  当天是印度教三大主要节日十胜节的最后一天,人们在巴特那的甘地广场庆祝仪式结束后急匆匆离开,由于疏散的道路狭窄发生踩踏,很多人当场昏厥。

  据《印度时报》报道,事件发生两天后,比哈尔邦政府宣布,包括巴特那区行政长官、地方治安法官等4人被调离现有职位,区行政长官一职改由原蒂鲁德专区行政长官担任。

  【几内亚】

  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附近一处海滩2014年7月29日晚举行音乐会时发生踩踏事故,造成33人遇难,19人受伤。遇难者年龄在15岁至40岁之间。

  据当地人士说,音乐会吸引了过多观众到场,人们在退场时相互推挤引发恐慌,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事发后,几内亚政府称事件是一场“悲剧”,一名主管娱乐机构的官员被撤职。几内亚总统孔戴当晚宣布几内亚全国为这起悲剧哀悼一周。

  【尼日利亚】

  2014年3月15日,约6.5万人参加尼日利亚移民局在国家体育场举行的的考试招聘活动。由于体育场只有一个入口向求职者开放,导致现场秩序混乱。部分应聘者翻越围栏试图抢先进入体育场,结果引发踩踏事故,造成至少16人死亡,多人受伤。

  尼日利亚内政部长阿巴·莫罗指责部分应聘者“急不可耐”,导致发生踩踏惨剧。民权组织则批评政府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和疏散措施,对事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内政部长刚开始拒绝辞职,在民众抗议声中,半个多月后宣布自己对踩踏事件负有全责,并向民众道歉。

  【德国】

  2010年7月24日,在德国杜伊斯堡举行的有几十万人参加的“爱的大游行”大型电子音乐节上,大批人流在通向活动场地的唯一一个地下通道时发生拥堵踩踏悲剧,造成21人死亡,500多人受伤。事发后,当地市政府、活动组织者、警方相互推卸责任,引发德国民众的愤怒。

  数百名德国杜伊斯堡民众7月29日在市政厅前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市长阿多尔夫·绍尔兰下台,为踩踏事件承担责任。

  参加游行的的民众说,主办方的安全措施漏洞百出,事发当日投入的安保力量不足。市政府为了经济利益,在安全措施有缺陷的情况下仍批准了这次活动。另外,警方在执行任务时也屡犯错误。

  市长阿多尔夫拒绝辞职,提出把自己的去留交给地方议会决定。在此后举行的议会不信任投票中,他获得了自己所在的基民盟的支持,得以留任。在2012年2月的罢免选举中,阿多尔夫被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