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香港“水客”历史:从信使到卖货郎

13.03.2015  21:46

近现代“水客”显然与魏晋时期“水客”扮演的职业角色相去已远,不过“”将这个职业的特点表露无疑。近代开始,“水客”成为一种私人职业,不受任何机构管理,并且跑的多是水路,故称“水客”。那时“水客”还有一个俗名叫做“巡城马”。

水客”的形成和闽粤一带人们赴异地谋生有极大的关系。清末,华人下南洋,风里来雨里去攒下一些辛苦钱。落叶归根,念反哺之义的传统思想让身在异乡的游子少不得要带几封家信,捎一点衣物钱财。但当时,还没有“邮政”这么个产业。用现在的商业用语来说,这真是个亟待解决的“痛点”。

于是,一个叫做"侨批局”的机构逐渐形成,专门办理海外华侨汇款的机构。"侨批局"又称侨信局,因为福建方言把"信""批"。侨批局与海外华侨及家属联系密切,详细登记一些华侨的家乡地址、亲属姓名,并编列专用的通信号码,以便联系。侨批局的信使称"批脚"或"侨批员",也就是"水客"。

受海外华侨的委托,“水客”把钱财信件及家人需要的一些生活必需品带回故乡。待“水客”返回侨居国时,也把国内亲朋好友的嘱托和家乡的土特产捎带出去。

【海淘代购催生“水客”转型】

可以看出,近代“水客”顺应了经济发展和交流的需要,还是一种私人职业,并无褒贬色彩。这种意义至今仍保存在闽粤方言中。比如《港台语词词典》(黄山书社,1990)对“水客”的定义是:专门靠来往国内外或省内外替别人携带钱物,赚取酬金为生的人;靠水路运输贩运货物为业的人。那么,是什么让“水客”这个职业变得不那么光彩,不招人待见?

各位热衷于海淘的看官,有没有发现自己微信的朋友圈中总有那么几个人突然变成了海外代购?假设他们真的都是从海外采购货品,那么怎么把货带回来呢?当然,有的是通过正规转运公司报关运送回国,有的就是找“客头”让“水客”带货,更有的自己化身“水客”人肉背货。

没错,当今活跃于报刊网络中的“水客”含义演变成为利用国外或中国港澳地区与内地关税的差额,非法携带“水货”的人。“水客”与“水货”、“走私”发生了关系,还生出了“看水”、“望水族”等以“”为元素的当代新词。

以当下争议最激烈的香港“水客”为例。新华国际驻香港记者调查发现,香港境内的“水客”,主要指经常在内地、香港之间来回,并携带产品的一部分旅客。他们通常都报称货物为少量及自用,如果关员不怀疑,便不需付关税,所以货物价格往往较低,送到内地转手出售,可以赚取差价。

除违法逃税外,“水客”行为还扰乱了当地正常生活。据了解,目前大部分“水客”由水货集团组织,采取“蚂蚁搬家”、每次小量携带、多次出入境的方式带货。货品包括奶粉、手机、平板电脑、相机、手袋、香烟、年货等。

由于利润微薄,“水客”几乎什么货物都带,这样也导致行李体积和重量过大、过重,影响其他乘客。此外,在水货货物“集散地”提货、分发货物时,有人将较大包装随手丢弃,影响市容和当地人的生活。

凡此种种,招致部分香港市民不满。

【职业“水客”还能“”多久?】

毋庸置疑,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一波波袭来,“海淘”已成当下最流行的购物方式。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未来数年,海淘人数将持续增长,并向二、三线城市延伸,估计2014年海外代购规模达154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到2018年,预计这一规模更将达到1万亿元,“海淘一族“将壮大至3560万人。

然而,对于这样一个急速膨胀的行业,不少人的印象却是“真假难辨、流程复杂、邮费较贵”,这些问题的存在困扰着消费者。由此,各大电商通过自建平台、采购及运送系统,打造正规海淘平台便迎来商机。随政府打击“水客”、扶持跨境电商的力度加大,“水客”和非法海外“代购”的生存空间必定受到挤压。

去年10月14日起,美国第二大零售商Costco与阿里旗下的天猫国际开启合作,中国消费者可直接在天猫国际平台上下单,Costco的食品、保健品等优势产品将通过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园直接进入中国市场。

2014年以来,京东、苏宁、1号店、聚美优品等电商平台纷纷开始着手推出海外网购平台。其中多数采取与第三方支付及物流平台合作,在国内保税区或自贸区建立跨境物流仓,提前将商品进口至国内仓库,再由国内仓库送达消费者的模式。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