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黄金周,算进账还得清欠账

08.10.2014  12:40

  ■ 徐剑锋

  国庆黄金周,又创出了多少历史新高?总结盘点之时,我们不能只把眼睛盯在“真金白银”的经济账、效益账上,不能光拿人流、资金流来说事,在算进账的同时还得清欠账,才能举一反三、扬长避短。

  应该看到,年年上涨的“黄金”进账,无不说明黄金周的热度不减。透过“假日经济”的红火,扎堆出行车挨车、人挤人的“硬伤”依然凸显,乱扔乱丢、乱摘乱踩、乱刻乱画等不文明出行的成本账、生态环境损害账不能不算。

  毫无疑问,游客的满意率是检验黄金周成效的重要标尺之一。出游堵、如厕难,“黄金粥”的“苦旅”击中着公共服务意识、科学管理水平欠缺这根“软肋”。还有,景区“逢节必涨”的市场惯例,黑心商家设计的“消费陷阱”,种种不爽、声声抱怨不绝于耳; 至于,登山探险的“迷失账”,交通安全的风险账,这些高昂的黄金周成本,岂能在盘点时被忽略或无视呢?

  盘点黄金周,我们更应置于法治框架下作全方位考量。尽管《旅游法》从法律层面对游客文明旅游、规范旅游市场提出了行为准则,但在公德欠缺的语境下,文明出行、服务管理、生态环境等欠账非但难降还有“升级”趋势。我们需认真反思法律的执行力问题,反思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到位。

  对于黄金周的欠账,我们必须厘清来龙去脉、找准问题症结,弄清哪些是因制度落实不到位造成的,哪些是公共服务短缺、执法监管不力导致的,哪些又是游客素质不高引发的。只有从制度设计、责任追究、检查督促等环节全面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才能使黄金周成为舒心放松的“休闲周”。旧账不理,欠账不还,黄金周的“黄金”效应难以为继,游客的“黄金体验”也是无法成行的。

  一言以蔽之,盘点黄金周,我们不能沉湎于游客增加、收入增长而沾沾自喜,还要有盘点不足的勇气、偿还欠账的能力,让休假与过节真正回归到法治的轨道、市场的原点上。对此,我们不能放弃思考,应该一起在“吃一堑长一智”中做出更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