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置办年货最爱买什么? 盘点30年间年货变迁

03.02.2016  18:39

从过去年货紧俏,到现在品种齐全,30多年间,人们对年货的理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从年货的变迁中,细数那一份藏在岁月里的新年情结。

时间:20世纪70、80年代

特点:年货离不开吃

必备年货:猪大油、高糖点心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置办年货算是一个家庭一年中最大的开销。由于当时物资还比较匮乏,过年能吃上肉就觉得很幸福。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生活慢慢好起来。从苦日子走过来的人,一到过年首先想到的是买肉,条件好的能买半头猪或整只羊。香肠、腊肠、腊肉、猪大油等也是必备品。人们喜欢把猪大油先切成块,放在锅里炼成油,再在剩下的油渣里放点盐或糖做成一道菜。有时候,油渣还会用来烙饼,吃起来油香四溢。

走亲戚送礼,油皮纸包装的点心最受欢迎。酥皮、油乎乎的糕点吃到嘴里特别甜,解馋。很多人过年也会给家里带些烟、酒,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时间:20世纪90年代

特点:洋气了 向“穿”和“用”转型

必备年货:瓜子花生糖果,可乐薯片受欢迎

90年代初,那时的年味儿特别浓。大年三十,小孩换上新衣服,大人贴对联、扫房子,一大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吃团圆饭,桌上鸡鸭鱼肉摆得满满的,而小孩儿们最喜欢的年货却是虾条、薯片、锅巴等各种零食,“洋气”的年货也能第一时间享受到,可乐、薯片就是典型代表。

年货也不仅仅只是追求“吃”这方面了,对“穿”也有更多要求。90年代初,大人们过年流行买皮装,而孩子们都希望得到一双“双星牌”球鞋,花十几元钱,妈妈再给买身新衣服,也是帅到没sei了。

时间:21世纪10年代

特色:精神需求成为年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必备年货:鱼虾、有机蔬菜、坚果、电子产品

近几年,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采购年货的急切心情也逐渐变淡。鱼虾、有机蔬菜、坚果等 健康 食品成为年货首选。年轻人采购更偏向于 “洋货”,日韩的饮料、意大利通心粉、法国红酒,选择越来越多。

随着网络购物的发达,原来只有在原产地才有的特产通过网络也能购得。内蒙古的牛肉,四川的腊肉、腊肠,新疆的和田枣,金华的火腿,铁岭的榛子,各地特色年货都可以“一网打尽”,既实惠,又新潮。

年货的采购计划中,前些年想都不敢想的手机、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等,现在也成了过年奖赏自己的礼物。春节前的花鸟市场也很热闹,上百元的花卉、盆栽常常被抢售一空,买回家满屋飘香,让人闻着心情舒畅,给人新年新气象之感。

三十年 经济 巨变,催生了新的过年方式,也提供了更多年货选择。从几十元采买到上万元 旅游 过年,年货的变迁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回忆。其实,买什么并不重要,在置办年货过程中,那份忙碌一年盼着过年的喜庆心态,那份对于家的思念,才是最值得回味的。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