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演员安冬来莞20年实现个人梦想不忘回馈社会

22.06.2016  15:41

相声演员安冬创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作品,用小故事讲大道理。图为安冬(左一)和搭档在舞台上表演相声。记者 孙俊杰 摄

“前面这位,起立!”安冬一开头便迎来全场笑声,他戴着大黑框眼镜,额头上留着一撮儿尖尖的头发,笑容满面地走到观众身边,“你怎么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前排这位观众有些羞涩地回答:“我每天准时上下班,就是核心价值观里的敬业。”

“说得没错,核心价值观就在我们身边。”安冬为她点赞,同时鼓励更多人回答他的问题。现场观众纷纷举手——“帮生病的工友打饭,这是友爱”、“把产品质量做好,就是诚信”……

这是东莞举行的“同在莞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企业主题活动上的一幕,活动主创之一就是安冬,他是市文化馆工作人员,也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弟子,他参与“同在莞邑”多场演出,原创相声台本,努力将比较抽象的价值观培育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故事、案例,用务工人员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与他们的互动。

据了解,从去年4月启动以来,“同在莞邑”活动已走进东莞32个镇,举办320多场,惠及50万人次,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与好评,成为东莞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色活动品牌。

仓管员实现“相声梦”

今年是安冬来到东莞的第20年。20年前,他从老家四川金堂县一路南下来到东莞,从仓库管理员、销售员做起,毛遂自荐登上舞台,逐渐成为东莞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

安冬坦言,“东莞让我实现了梦想,这无愧于一个梦想花开的地方。”

来到东莞之前,安冬就有一个“相声梦”。“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我当时就是想来广东挣学费,然后去学相声。”安冬在企业工作时,挤出一切时间听相声、搞创作,争取上台表演的机会。

安冬还记得,在台资企业工作的第一年,他便走到厂长办公室毛遂自荐表演相声,厂长欣然同意,并让安冬策划一台元旦晚会。那是企业成立以来第一次举行晚会,晚会上安冬以公司同事的名字创作的一段相声《人名趣谈》,让流水线上的工友们乐开了花,引起不小的轰动。

“我觉得为忙碌的工友们带去欢笑、送上快乐,非常有成就感。”安冬说。

此后,安冬毛遂自荐,慢慢走出厂门,在社区、镇政府等舞台亮相。2003年,他考入中国北方曲校大专班,成为一名28岁的“高龄”大学生。学成归来,他再次选择回到东莞,与老搭档邵权并肩携手,拿下不少曲艺大奖。后来,二人邂逅恩师姜昆,2013年正式成为其入室弟子。

今年,安冬创作的曲艺新作《羊续悬鱼》入围全国第十七届“群星奖”的复评和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这也是安冬继2014年相声《不认倒霉》入围曲艺牡丹奖之后再度入围该奖项。

作品灵感源于生活

谈及作品频频获奖的心得,安冬说,相声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要有故事、最好是身边的故事,观众要是一听觉得太假,就不听了。他试图用相声表现形式,通过讲故事、举例子,启发观众。

“同在莞邑”主题活动中,安冬创作表演的《选择》,就是一个爱国主题的相声节目。作品通过幽默的对比告诉大家,雷锋、董存瑞,他们是爱国。平常人做好平常事,工人好好工作,学生好好读书,也是爱国的体现,作品反响热烈。

“核心价值观24个字谁都能背,但关键在于理解,生动的文艺作品就是很好的表现方式。”安冬说,自己每天都在想故事、讲故事,通过小故事讲述大道理。眼下,安冬就正在创造一个关于“诚信”主题的相声,每天不断积累关于诚信的故事、案例,自己进行消化、加工。

台上欢声笑语,背后的创作却破费功夫。为了让作品更加生动、丰富,安冬经常会把创造的相声作品通过微信、邮件发给恩师姜昆请教,姜昆也直言不讳,指出作品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老师经常强调作品要有时代意义,提出很多拔高作品立意的意见。”安冬说。

姜昆每次修改作品都很认真,也会给作品增加一些精彩的“包袱”。例如,在相声作品《不认倒霉》里,姜昆就亲自设计了一个“包袱”——甲:前不久我去广州古玩市场买了一个西周的古董。乙:这可值钱了。甲:后来专家一鉴定,(学专家)先生说,这不像西周的……是上周的。

幽默中传递正能量

从小舞台到大舞台,东莞给予安冬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也让他获得成长。如今,他致力于创作更多具有东莞元素、时代意义的相声作品,通过相声幽默的形式,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安冬的想法,与“同在莞邑”活动的创意不谋而合。东莞是外来人口大市,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70%以上,他们主要在5万多个制造业企业中工作生活。

为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产业工人心中落地生根,“同在莞邑”创新形式,通过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抽奖问答环节,逗趣问答不仅让观众在欢声笑语中掌握了核心价值观相关基本常识,也通过舞台展示了新生代产业工人的良好精神面貌。

安冬说,自己曾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最知道制造业一线兄弟姐妹们的心思,他们的生活需要欢乐,自己愿意做一名快乐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