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解读省委书记是否需要迎送中央领导(图)

05.09.2014  13:36

  公务接待怎么搞,各地规定大比拼。 (何籽/图)

中央规定要求,接待对象出行要减少扰民,不清场不封路。类似上图的交通管制将很难在领导考察中出现。一些地方规定细化到上级领导来考察时,尽量安排中巴车集中乘坐。(CFP/图)

原标题:中央领导来了,省委书记要迎送吗 20省份公务接待规定面面观

除规定“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外,浙江省还要求不得添置豪华设施,不得增配高档生活用品。先于中央出台文件的江苏省则规定:房间不得突击装修装饰。

请一顿工作餐难落实,如果是会议,可能全吃自助餐;如果是下去调研,那来和走各吃一次也正常。

黑龙江规定,接待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由省委秘书长前往机场、火车站或公路省界处迎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在驻地或考察点迎送。

2014年8月22日,安徽省政府参事室网站张贴出《安徽省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发布本省公务接待的“33条军规”。

自2013年12月中央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以来,南方周末记者在网络查询到已有北京、天津、上海、湖南等19个省级行政区公布了地方公务接待规定。此外,江苏省在2013年8月先于中央出台了《关于规范和改进公务接待工作的规定(试行)》。

除江苏外,天津和贵州是响应中央要求、最快颁布公务接待规章的省份。然而,上述三省市涵盖的公务接待范围较小,随后出台规定的17省份都关照到了公务接待时的吃、住、行和迎送等各方面。

从纸面规定看,这20个省份都严格落实中央统一要求,要求本省党政机关在进行国内公务接待时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但是,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发现,地方政府在执行文件要求时,并不一定能严格落实,他们进行公务接待的依据经常是“官场惯例”。

上级来人不看公函

按照中央规定,外出国家工作人员至少满足两个条件才能“享受”公务接待:公务活动;确需接待且有公函。

中央规定,“对无公函的公务活动不予接待;派出单位应当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告知内容、行程和人员”。南方周末记者查阅20省份规定发现,公函制度已成各省公务接待“纸面上的共识”,只有内蒙古留了一道口子:“特殊情况下可依据电话记录安排。

然而,基层贯彻此项规定时并不十分严格。“接待上级来人,一般不需要公函。”江苏一位副局长(副处级)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因为不管是省里市里领导,基本都熟悉,即使部里来人,也是由省市领导陪同,最多有书面通知,何时何人看何地,接待程序之类。

外地平级单位过来学习考察之类,都会有公函。”长三角某地级市机关公务员李鹤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上级来人一般电话通知、发文即可,没有正规意义上的公函。

江西某县环保局科员张雄也发现,“一般市局和省厅来人较多,都比较熟悉,不用看公函。”张雄自己出差分两种,一种培训,一种会议,“培训带文件用来找地址和联系人,会议直接按时去指定地点就行了。

至于何为“公务活动”,中央定义为:出席会议、考察调研、执行任务、学习交流、检查指导、请示汇报工作等公务活动。地方基本沿用这一定义,内蒙古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区域合作”,上海则补充了“对口支援”。

在各省规定中,国家工作人员的休假、探亲、旅游等私人活动都不属于公务接待活动。上述江苏副局长记得,“非公务活动以前是有的,毕竟也要和上级部门联络感情,比如钓钓鱼吃吃饭,现在不敢了”。

不过,一些非公务接待活动依然存在。长三角某地级市公务员李鹤就发现,本单位接待非公务活动主要看对方来头,“比如上级单位私人来本地游玩,会想办法解决食宿、门票之类,也就一二千元的事吧”。

中央要求,接待结束后必须列接待清单,包括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和公务活动项目、时间、场所、费用等。地方对于接待清单则各有规定:天津市公布了接待清单的参考格式,像接待对象信息、主要行程安排、接待费用、住宿安排等都是必填项目,此外还需填写陪客人数;北京市也要求在清单中写明接待陪同人员情况。

报销接待费时,财务票据、公函和接待清单三者缺一不可。四川明确写明,“‘三单’不齐全或者内容不一致的,财务部门不得报销”。

我们出差到外地,现在对方只帮你预订宾馆,住宿费要自己按标准结账。”华东某省级机关公务员周裕华出差回来时,“要提交交通费票据、住宿吃饭发票、刷卡单以及相应公文,加上领导审批的出差审批单才能报销”。

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

接待对象住哪儿?按中央规定,接待单位应安排他们住定点饭店或机关内部接待场所,执行协议价格。地方基本沿用此规定,只有黑龙江写明:当地没有内部接待场所或定点宾馆的,可按标准安排到其他普通宾馆,“但不得安排高档宾馆、酒店,不得临时动员原住客人外转腾房”。

对住房规格,中央只明确“省部级干部可以安排普通套间”,其他人员“以标准间为主”。这给地方留下自行解读的空间:如北京、安徽、山东等地就规定得更模糊,“厅局级及以下人员安排单间或标准间”;湖南、辽宁、江西、浙江等地则明确,“厅局级干部可安排单间,其他人员安排标准间”。

湖南省对住宿费用规定,省部级每人每天不得超过800元,厅局级不得超过450元,处级及以下不得超过330元。上海、浙江要求同城公务活动一般不安排住宿,山东、安徽则要求当地陪同人员不安排住宿。

地方规定虽然细致严格,但跟实际执行情况差别不小。华东省级机关公务员周裕华只是普通科员,他说在外出差时只要住宿在费用标准内,“单间与标准间都可以”。

我单位是正处级,一般接待上级的正处级干部时,可安排单间。”长三角某市公务员李鹤发现,本单位接待副厅级领导时至少单间、可能套房,正厅一般是套房。超出报销金额时,“上级单位会按规定结掉一部分,剩余由本单位结”。

省级机关出差多,限制也多。基层很少出差,概念就有些模糊。”在上述江苏副局长看来,“是否住单间,还是根据个人习惯。”副局长有个同事到德国出差,回来说,“在德国,两个男人住一个房间会被质疑,男女一起住完全没问题”。

有意思的是,“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这一出现在中央规定中的细节,也被绝大部分省份注意到并写入了各自规定中。或许内蒙古对本地住宿条件比较担忧,加了一点条件,“除受接待场所条件所限等特殊情况外,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浙江省似乎对本地条件比较自信,要求不得添置豪华设施和增配高档生活用品。江苏省则规定:房间不得突击装修装饰。

请一顿工作餐难落实

吃饭向来是敏感问题,通常一是接待对象自己吃,另一种是接待单位陪吃“工作餐”。按中央规定,“主人”最多只能请“客人”一起吃一次工作餐,且要严格控制陪餐人数: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

对“只吃一次工作餐”的规定,下面执行情况并不理想。“请一顿工作餐难落实,”华东省级机关公务员周裕华说,“如果是会议,可能全吃自助餐;如果是下去调研,那来和走各吃一次也正常。

中央也对工作餐的菜品做了规定,如请客吃饭只上家常菜,不能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也不能上私人会所和高消费餐饮场所。

一些省份要求更细,如湖南在禁止提供的高档菜肴中加上了鲍鱼,黑龙江要求“以当地家常菜为主”,河北要求“以家常菜、河北当地特色菜为主”。

工作餐可以是自助餐或桌餐,有的省份要求“根据接待对象人数”安排。浙江规定最具体,“接待对象超过10人且具备自助餐条件的安排自助餐,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及不具备自助餐条件的可安排桌餐。”浙江还提倡,“在节俭便利的前提下到机关食堂、普通农家乐就餐。

一些省份对工作餐的适用范围和标准也作出了规定,如贵州规定同城公务一般不安排工作餐,天津则规定人均不得超过120元。此外,上海规定接待用餐按该市会议用餐标准执行。南方周末记者查询了2014年4月公布的《上海市市级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一、二类会议每人每天伙食费不超过150元,三、四类会议不超过130元。

我单位的工作餐,一般人均80元标准。”李鹤单位的工作餐一般也不会有海鲜,“都是普通菜”。

关于喝酒问题,中央要求工作餐“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浙江省将这一规定升级为“省内公务活动禁止提供各类烟酒”。黑龙江在2014年7月出台的规定中要求工作日午餐一般不饮酒,8月再出新规,要求省级领导班子和省直单位在公务接待中一律不允许饮酒。

从实际情况看,禁酒是基层执行最好的一项。“中午确实一律不喝。”长三角公务员李鹤说,“晚上一般会喝,以前正常是洋河天之蓝(三四百元)的级别,如果对方级别很高,就是国缘(五六百元)。我单位从来没见过茅台五粮液,宴请时也没有工作烟。上次有事,单位卡着不给烟,后来是我自己花钱买的。

除了接待单位请的这一次工作餐,其余时间里,接待对象必须“按照规定标准自行用餐”。山东规定,接待单位可在定点饭店、机关所属接待场所协助安排与其伙食补助标准相适应的自助餐、简餐或者份饭,由接待对象选择使用并据实交纳伙食费。

天津规定,自行用餐标准是正餐人均不得超过60元,早餐人均不得超过20元;浙江省则要求接待对象按照财政部门制定的接待地伙食补助费标准支付餐费。

尽量安排中巴车集中乘坐

如果上级领导来了,迎来送往和陪同视察在所难免。中央的总体要求是:简化迎来送往,严格控制陪同人数,不得层层多人陪同。此外,在机场、车站、码头和辖区边界组织迎送活动,跨地区迎送,张贴悬挂标语横幅,安排群众迎送,铺设迎宾地毯等等迎送行为也被中央严令禁止。

地方规定更细。在湖南、上海,迎送时不能专门摆放花草;在湖北、山东、江西、浙江、青海、安徽,打电子屏滚动欢迎标语也被禁止;山东、安徽还不允许插彩旗;湖南、青海则要求一般不安排合影;上海提出了一项独一无二的禁令——不得以视频形式制作欢迎图文标识。

各省市中,只有内蒙古的迎送规定比中央少了两条:没有禁止跨地区迎送,也没有提及“地区、部门主要负责人不得参加迎送”。中央的公务接待原则中有一条“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内蒙古依据中央精神,规定可以“适当安排体现草原文化特色和少数民族待客习惯的敬酒、献歌、献哈达等民族礼仪,不过要严格控制规模,同一批接待对象一般只安排一次。

河北在规定主要负责人不得参加迎送后补充,可安排相应办公厅(室)秘书长(主任)或接待部门负责同志接送引导。黑龙江则规定,接待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由省委秘书长前往机场、火车站或公路省界处迎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在驻地或考察点迎送。在浙江,碰上路况不熟悉的接待对象,允许派一带路车。

关于中央提出的“严格控制陪同人数”,湖南、浙江、河北、黑龙江、江苏五省出台了细化规定。如河北规定省委书记、省长到基层考察调研,陪同的省直部门负责人同志不超过4人;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到基层考察调研,陪同的省直部门负责同志不超过3人。

黑龙江专门规定,中央政治局常委考察调研时,陪同的省级领导不超过3人;其他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由1名省级领导陪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可不陪同。

从实际情况看,对迎送和陪同问题,地方主要还是依官场“惯例”执行。“上级领导来,一般会有迎送,到高速路口。”长三角某地级市公务员李鹤说,“主要看来人级别,级别高、职务重要,会由本单位、本地区重要领导作陪。重要领导作陪了,很多规定都会宽松些,报销时财务不会卡你。

接待对象出行要减少扰民,“不得清场闭馆”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基本要求。中央要求安排集中乘车,合理使用车型;黑龙江细化到“尽量安排中巴车集中乘坐”;浙江省则要求省领导到地方,接待出行“原则上不超过2辆面包车,沿途各地不得加派车辆随行”。

安排娱乐活动也要慎重,中央规定,接待单位不得组织旅游和与公务活动无关的参观,不得组织到营业性娱乐、健身场所活动,不得安排专场文艺演出。浙江省的规定将“专场”二字去掉——普通文艺演出一样不安排。

中央还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湖南省在禁送物品名单中添了一项——支付凭证。

对这项规定,基层执行起来略有差别。周裕华有时去基层调研时,“实在推辞不过,依然会接受茶叶、土鸡蛋等特产”。

南方周末记者接触到的广东省处级干部则发现,原来送别客人时会捎上点土特产,或者香菇木耳笋干茶叶,有时还“送块石头”,“现在不送了,接待对象也都不敢接”。

(应受访者要求,李鹤、张雄、周裕华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