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应急委40个单位研讨防灾减灾工作

27.03.2016  19:25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纪念主题是“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当日,省气象局在刚启用的珠三角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召开世界气象日主题座谈会,介绍我省气象现代化以及气象防灾减灾新进展,并与省应急委40个成员单位负责人就我省防灾减灾工作进行交流讨论。省局副局长梁建茵主持会议。

    自2012年中国气象局和省政府在京首次签署备忘录,共同加快广东气象现代化试点省建设后,至2015年底,我省气象软硬实力均有了显著提升,圆满完成首次备忘录预期目标,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但仍呈现地域发展不平衡,珠三角明显优于粤东西北。 

  省气象局介绍,广东雨量充沛,气候资源丰富,但也是气象灾害影响大省,全国主要气象灾害都可能在我省出现。过去15年,我省平均每年因气象灾害死亡200人,其中因雷电灾害死亡68人,因台风、暴雨等灾害死亡132人。     

   在广东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大厅,三面巨大的电视墙将各个灾害隐患点情况、各种预警预报手段的发布情况一一显示,各部门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均可在此实现一键发布。与国土、水利、农业等25个部门实现了预案无缝衔接,建立了部门间高效联动主动应对气象灾害的响应机制  

  省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省部共建气象现代化的推动下,我省预警预报能力提升,台风强度预报偏差从2012年起小于国外模式。我省目前提前预报台风生成的能力突出,“威马逊”、“海鸥”等强台风均比欧洲、日本提前1-2天。温度预报误差低于2℃,误差继续优于欧洲中心。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加强,气象灾害对GDP的影响率连续三年低于0.8%,2015年因气象灾害死亡人数创下近30年来最低(28人)。 

   省应急委成员单位在座谈时纷纷对气象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希望深化部门合作,推动应急预案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