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作出关于质量强省推进工作的部署与要求(组图)

27.06.2014  09:50

质量强省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

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班

  2014年6月12日,省质量强省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体成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今年质量强省重点工作和迎接国家质量考核准备工作,审议质量强省绩效考核情况和实施质量发展纲要行动计划,推动全省质量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次会议的主要部署与要求如下。

  一、落实“三个转变”,更大力度推进质量强省建设

  5月上旬,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为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是新时期做好质量工作的根本遵循,对于建设质量强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深入学习领会“三个转变”的丰富内涵,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深化质量强省建设,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全力打造“江苏创造”、“江苏质量”、“江苏品牌”,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一要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增强质量核心竞争力,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

  二要增创质量优势。充分发挥质量工作的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大力推进技术标准工作,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依靠质量提升竞争优势。

  三要突出品牌引领。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加大名牌培育和保护力度,创建更多的国家名牌、世界名牌,打造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在国内有竞争力的区域品牌,通过品牌带动增强经济实力和影响力。

  去年以来,在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全省质量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是产品质量保持稳定。制造业产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0.8%,连续十四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延伸绩效管理考核获农业部优秀等次;食品生产企业省级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达98.1%。

  二是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全省大中型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95%以上,新增“鲁班奖”8个,获得“国优奖”16个。

  三是服务质量有力提升。新增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12个,新培育江苏服务业名牌企业75个,10大服务行业公众满意度指数达68.51。

  四是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全省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1.9%,单位GDP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生态市(县、区)达22个。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省质量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少数地方和部门对质量工作不够重视,地区间质量发展还不平衡,技术创新力、质量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质量监管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围绕稳中求进,充分发挥质量基础和保障作用

  当前,我省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转型升级攻坚期,到了必须依靠提质增效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在经济发展稳中有忧、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质量工作要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认真组织实施质量发展纲要行动计划,深化质量振兴活动,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为经济健康发展、民生持续改善提供有力保障。

  一要坚持以质取胜,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围绕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组织实施质量攻关和技术改造,推动产业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完善服务业质量标准体系,走品牌化、标准化发展之路。强化企业准入退出机制,对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和危及安全的产品,严格生产许可证管理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和重点行业除尘提标改造。完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认证认可体系,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

  二要坚持安全底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把质量安全纳入公共安全体系,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和可追溯体系。突出食品、药品、妇女儿童老人用品以及农业生产资料、建筑材料、重要消费品、应急物资、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城乡结合部、农村市场、学校和幼托机构、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生产、流通、进出口、服务、环境保护等重点环节,大力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建筑、水利、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大力开展“平安工地”创建活动。

  三要坚持强基固本,着力夯实质量发展基础。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增强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加强计量检测能力建设,强化工业计量和民生计量,深化能源计量和环保计量。积极采用先进认证认可管理模式,进一步培育和规范认证、检测市场。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地方产业特色相配套的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平台,不断提升质量公共服务能力。

  四要坚持品牌带动,深入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以争创中国质量奖、中国驰名商标、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鲁班奖、国优工程奖、大禹奖和评选江苏质量奖等为载体,培育发展一批市场占有率高、产品质量好、消费者认可的名牌产品和核心竞争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名牌企业。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保护力度,建设有利于品牌发展的长效机制和良好环境。加强名牌的培育、评价、宣传和保护,推进企业和产业从低端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向高端的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变。

  三、突出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完善质量治理体系

  加快质量发展,确保质量安全,是政府履行市场监管、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方面,必须切实管好、管到位。要围绕建立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完善质量治理体制机制。

  一要完善责任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推动各级政府将质量发展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绩效考核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守土有责,守土尽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强化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推动企业严格落实质量首负责任制、缺陷产品召回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等质量责任制度。

  二要完善质量监管机制。开展质量安全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强化应急处置,增强溯源能力,建立联系点制度,健全监管长效机制。深入开展质监利剑、打击侵权假冒等专项执法行动,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保持对质量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推动企业主动发布质量信用报告、自我声明承诺,建立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

  三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质量强省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加强考核结果通报和应用,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推动各地大力开展质量强市、质量强业、质量强企等质量振兴活动,科学组织评审江苏质量奖、江苏名牌、著名商标、“扬子杯”等奖项,鼓励争创国家级质量奖。严守质量安全底线,强化隐患排查、督导整改、警示问责,严肃追究质量事故责任。

  四要完善社会共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形成群策群力、共防共治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有关学会、协会、中介组织的促进作用,大力开展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咨询评价、质量检验检测等质量服务。精心组织开展质量月、“3·15”和群众性质量活动,不断强化全社会质量意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加大对质量违法案件和质量失信企业的曝光力度。

  四、严格对照标准,全面做好迎接国家质量考核准备工作

  今年7月,国务院将组织对省级政府进行首次质量工作考核,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做好迎接考核准备工作,是当前质量工作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要高度重视。这次考核结果直接关系我省质量工作在全国的位次和在全社会的影响,各部门务必精心组织、精心准备。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细化任务、落实责任,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加精准、更加完备,充分展示我省质量工作成效和特色,确保考核成绩在全国位于前列。

  二要加强协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我省工作方案,对每项指标进行再细化,对相关资料进行再审查,本月底前要基本完成准备工作、达到考核要求。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要按照任务分工,抓紧时间查漏补缺,尽快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相关资料和自评报告,做到守分有责。

  三要做好对接。省质监局要加强与质检总局的对接,及时了解国家考核安排、方式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准备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对接,对相关指标的考核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准备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