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报告发布

25.05.2017  22:33

  南方网讯 近日,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撰写的《广东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出炉,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省级层面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报告中,将广东16家农业科技园区划分为创新引领区、创新示范区、创新稳健区和创新起步区四大类。报告指出,各园区之间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园区当前创新绩效表现较好,提高创新支撑和创新水平是后续发展的动力和目标。该报告在2017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座谈会上得到与会领导的充分肯定。

  出台国内唯一一个省级层面的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报告

  农业科技园区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型发展模式,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小康,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在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同时在2017年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科技部也将抓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作为近年重点工作之一,提出到2020年,全国将建设30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300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个地市一家),3000个省级科技园区(一个县一家)。

  广东农业科技园区起步较早,经多年发展,已建成广州、深圳、珠海、湛江、河源、韶关6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以及梅州、云浮、阳江等10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截至2015年底,16家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面积达20729.23公顷,示范区面积达77.3万公顷,辐射区涵盖广东及周边省份面积超30万平方公里。农业科技园区已成为广东省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应用的重要载体,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示范的中心区,较好地发挥了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作用,并成为广东省农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是农业工作的重要抓手。

  为进一步优化广东农业科技园区布局,建设合理的农业地域体系,在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与农村科技处的支持下,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历时大半年的实地调研、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撰写出目前国内唯一一个省级层面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广东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对16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

  16家园区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据报告研究小组介绍,评价报告构建了广东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指数(以下简称“创新能力指数”),包含了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3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K值聚类分析法,对各园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报告指出,从广东16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指数来看,各园区存在三大特点:

  一是园区之间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广州、深圳、珠海、梅州、韶关园区的创新能力水平排在全省前五,代表了广东农业科技园区较高的创新能力水平。广州、深圳农业科技园区在科技成果产出及转化方面成绩突出,园区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相比之下,部分启动较晚的农业科技园区在企业培育、科研条件、科技成果产出、技术引进推广、辐射带动等方面的绩效指标有待提高。

  二是园区当前创新绩效表现较好,提高创新支撑和创新水平是园区后续发展的动力和目标。从分项指数来看,各园区在创新支撑条件、创新水平和创新绩效三方面的发展比较均衡,差异不显著。其中的整体创新绩效指数得分最高,表明大多数园区的创新绩效取得了较大成效,园区综合生产能力有较大的提升。16家园区中创新绩效指数得分最高是深圳园区,园区企业在产值、出口创汇、利润等方面较其他园区表现尤其突出,实现了较高的投入产出绩效。

  三是各园区创新能力指数在结构上差异显著,分项能力发展不均衡。以园区创新能力指数最高的三家园区—广州、深圳、珠海为例,虽然创新能力指数排名较高,但发展的均衡程度却各不相同。广州和深圳园区在创新支撑、创新水平和创新绩效三个方面的发展都比较均衡,但珠海园区的创新支撑指数排名第1,创新绩效指数排名仅为第9。

  根据创新能力指数测算结果,报告将16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分为4类:第一类为创新引领区,包括广州、深圳2家;第二类为创新示范区,包括珠海、梅州2家;第三类为创新稳健区,包括韶关、湛江、云浮3家;其余为第四类园区创新起步区。

  报告研究小组认为,报告形成的观点和结论有助于让各园区了解其在全省园区中所处的位置,能为当地政府或园区管理部门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也能为广东省科技厅调整发展战略、优化建设布局和总结推广模式经验提供管理依据。同时,评价工作中所形成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对今后类似科技专项的评价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编辑: 罗予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