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都有地方吃消夜、喝咖啡、看书,连一瓶水都能外送,深圳真是太适合懒人了

09.07.2014  15:05
摘要:半夜3点,你生活的城市是不是已经死寂一片?但在深圳你还可以吃火锅、喝咖啡甚至泡书吧。

        半夜3点,你生活的城市是不是已经死寂一片?但在深圳你还可以吃火锅、喝咖啡甚至泡书吧。足不出户两个星期,如果淘宝网买的货还不到,你是不是已经弹尽粮绝?但在深圳,发达的外卖网络让你不仅能叫快餐,连几个水果甚至一瓶水都能叫外卖。每每提到深圳,人们常常会谈及它的绿化程度和高楼大厦的密集度,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它是中国便利店指数最高的一个城市,据粗略统计基本上每个生活社区500米内都能找到便利店,而便利店也成了深圳人在外地时思乡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中说道:“我们的视野里有太多的宏大叙事、是非判断、情绪感慨,欠缺的反而是事实本身,一个个具体的个案能帮助我们从意识形态的高地回到事实和细节的平原。”这句话套用在城市的便利度上同样适用,无论再怎么讨论城市的建设规划多么高瞻远瞩,回归到每个具体的人身上,那些方便的细节才是增加人们对城市认可度的关键。

        无论是深夜1点还是凌晨5点,这座城市都是活的

        黄子宗对半夜的深圳很熟悉。他在他爸爸的运输公司工作,潮州人的勤奋基因让他从最辛苦的夜间运输开始做起,所以每天结束工作、清点货物之后经常是凌晨了,一般第二天从中午才开始有活儿,所以他经常会去吃消夜。“深圳最好的一点就是无论多晚都可以很轻松找到吃消夜的地方。我之前跑长途去江西等地,晚上10点多想找个餐厅吃饭很难,下午4点去餐厅吧人家又下班了,深圳哪怕凌晨4点想吃东西都有不少店开门。

        对于那些在深圳生活了很多年的人来说,深圳很适合萧敬腾那首《夜太美》,因为无论再晚,这个城市都是活的。从深圳本地特色的茶餐厅、砂锅粥,到外地引进的海底捞火锅,都有通宵营业的风气。还会有商家因地制宜地增加通宵营业服务,cocopark星巴克是深圳第一家24小时营业的咖啡店,春风路上的面包新语也是唯一一家半夜也不休息的面包店,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附近都是深圳出名的酒吧区,给那些在旁边酒吧喝酒聚会到深夜的人们提供醒酒的饮料和食物。同时这些半夜还亮着灯的地方也给那些加班到凌晨的上班族有了个提神醒脑的去处。

        海岸城探鱼第一家门店开店时也同时也推出了24小时营业的服务,其运营总监郭总告诉南都记者,“半夜来吃饭的人当然跟白天不能比,空台率大概有8  0  %左右。但我们的确在半夜两点和早上7点都接待过来吃烤鱼的顾客,实现了任何时候想吃我们店的东西都能提供的承诺。”据了解,对于这些24小时营业的店铺来说,工商局没有任何税费减免的优惠,同时成本和消耗都增加了不少。即使明知道会有空转的工时产生,也不惜要保持通宵营业,一方面是经营的噱头,另一方面就是深圳这座城市的特质,因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商家和顾客之间达成的某种共识。

        不仅吃东西,连看书的地方也有专为“夜猫”而开的。24小时书吧的经理戴婷坦言,晚上经营是亏本的,和白天盈利基本持平。“我们统计过晚上来24小时书吧的人数,一般晚上10点到深夜1点逗留在店里的会有3  0多个,整夜留下的大概也有10个左右,如果是周末会多一点。”但即使只有几个客人,24小时书吧的灯也会彻夜亮着。

        深圳平均每3000多人

        就有一家便利店

        深二代朱华大学时离开深圳到南京上学,最不习惯的一点就是没有了遍地的便利店。“路边的小店一般只有卖饮料和香烟,想买点热食吃只有去餐馆或者大超市。”朱华每次放假回深圳,都要特意去家楼下的7-11吃一碗车仔面配鱼蛋。像他这样对深圳便利店产生依赖感的深二代很多,“我去过很多城市,深圳便利店密集程度算是数一数二的。

        深圳在19  9  2年就开了全国第一家7-  11,之后各个品牌都效仿便利店经营模式,把传统的士多小店和24小时经营模式结合,提供热食冰饮,可以用深圳通刷卡消费。深圳现有的便利店品牌超过10家,除了传统全国连锁店7-11、ok便利店、喜士多、全家,深圳原创的百里臣、万店通,华润万佳旗下的V  anG  O便利店,还有规模较小的如美宜佳、快客和一些原创的小店品牌等等。据粗略统计,基本上在每个大型住宅区附近500米内,一般都会有至少一家便利店的存在,大部分地铁站内也会配有便利店。

        2014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了一份“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报告,通过对26个大中型城市的便利店发展情况的四个重要指标的综合分析,得出了这些城市的便利店指数排名。四项重要指标分别为城市便利店增长率、饱和度、24小时比例和政策支持力度。深圳在26个城市中综合排名第一,平均每3250个深圳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其中70%的便利店是24小时营业。对比近邻广州,人均9107人才拥有一家便利店。

        广东流通商业协会会长黄文杰认为,“便利店的核心优势在于网点价值。也就是说,便利店的网点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就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对于便利性的诉求。”按照业内公认的标准,地区门店达到200到300家,就算是具备了规模效应。深圳本土便利店品牌百里臣,在深圳的门店已经超过20  0家,7-11也有超过150家分店。便利店不仅有零食、饮料、杂志,还会有卫生用品、白糖酱油、罐头食物等等。

        随着中国的消费转型,人们对于价格的考虑日益淡化,而对便利性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人们将不再以价格作为最主要的购物导向,取而代之的导向将是便利性最大化,而这正是便利店所做的。”这种便利度,也是很多深圳人离开深圳之后的“乡愁”所在。

        一瓶水、一袋方便面都能送到家门口

        在网络购物超级发达的当下,很多人已经不怎么爱出门逛街购物了。M  iko也是个不出门的标准宅女,她最高记录试过整整两个星期没有下过楼。如何维持生活?全靠小区周边的各种餐厅、小店的外卖服务。“我家里最多的东西就是各种外卖单,基本上周边的快餐店都能送外卖,再加上麦当劳、K  FC,基本吃饭没问题。想吃水果,百果园可以叫水果外卖。便利店超过二三十块就能免费送货。楼下还有家小店,更贴心,你叫一瓶矿泉水或一袋方便面他们都会送上来。”

        新洲三街蜜园的百里臣店员小虎在这家便利店打工已经有一年了,他说每家门店都印制了有外卖电话的小卡片。“现在的人都比较懒,明明便利店就在楼下,还是会打电话叫外卖,每次买超过30元就能免费送。”小虎每天都要到蜜园小区内送三四次左右,尤其是世界杯期间,很多人夜里看球又懒得下楼买,就会点啤酒和零食。

        当然,M  iko也不总是那么懒,她偶尔还是会买菜做饭吃。“去菜市场?不需要啊,小区门口就有蔬菜车啊。”活动范围还是不出以家为圆心、1公里为半径的区域。从2011年开始,深圳政府就推出平抑物价惠民工程,300辆每天载着新鲜蔬菜的平价蔬菜车就开到各个生活社区附近,价格比一般超市要便宜10%-30%,关键是距离很近,一般在小区门口就停着一辆,比超市和菜市场都要更方便。

        如果说开到小区门口的便利店和惠民蔬菜车是解决了人们日常购物的“最后1公里”,送货上门的外卖服务就让最后1公里彻底变成零距离,很多深圳人已经没有外卖就生活不能自理。宅男宅女们的晚饭消夜需要外送小弟们来回奔波打理,任何时候都可以让饮料水果直接送到家门口,外卖不仅让人们的懒病有了光明正大加重的理由,实质上也是从细节上丰富了生活的便利度,即使足不出户,也丝毫不会降低生活品质。

        出品:南都深圳杂志部 监制:夏逸陶  陈文定  池少伟 总策划:南岛

        统筹:马凌  杜虹  王相明  图片统筹:亚牛  采写:南都记者  蒯景怡 摄影:南都记者  胡可

        MON

        官察

        TUE

        每人计

        WED

        人文

        深圳

        THU

        发现

        深港

        FRI

        人文

        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