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望亲情
□郭永明
中秋节这天,我坐在家里焦躁不安,看电视觉得无聊,读书也心不在焉。我本来应该回老家看望父母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其乐融融,其情浓浓。
去年却是例外,父母不在家里,他们外出打工了,确切地说,是在山上替人看守农场。农场位于远离村庄三十多里的荒山上,父母的工作是照料农场的鸡和鱼。父母都已年过六旬,按说应该呆在祖屋,种点儿蔬菜,养几只家禽,颐养天年。但他们坚持认为,在家里挣不到钱,坐吃山空啊,趁现在还能动,要多攒几个养老钱,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照料农场的活并不重,但山上寒气湿重、荒寂无人。二老独自守在那儿,与世隔绝,俨然过上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隐居生活。父亲的腿患有风湿病,疼痛时有发作,走路有些跛,山路崎岖不平,我担心他摔倒或者崴了脚,那麻烦就大了。母亲虽然精神不错,但上山之后人却瘦了很多。母亲是一个爱热闹的人,喜欢和人说话,而父亲生性沉默寡言,半天难得说上一句话。成天面对寂寂群山与空旷山风,对于母亲不啻是一种煎熬。
我一直想进山去看望父母,却每每因为工作忙或者有朋友相约钓鱼、玩牌等而未能成行。中秋节到了,我想进山看望父母的心情越发迫切。但问题是农历八月的太阳还很毒辣,况且山路颠簸,尘埃漫天……来回八九十里地,摩托车得骑上小半天啊,我这腰受得了吗……况且,我不知道父母所在农场的确切位置,万一找不到他们,这一趟岂不是白跑了……要不,中秋节就算了吧,过年也快了,到时再聚。过完年,再不能让二老外出了。这么想着,心里坦然了一些,但仍然感觉未尽到做儿子的责任,愧疚之情挥之难去。
下午三点多,有人敲门。打开一看,竟然是母亲!母亲满脸汗渍,气喘吁吁,身边有两个大蛇皮袋。母亲见到我,两眼放出异样的光彩,高兴地说:“还好,找着了,我来的时候还担心找不到呢!”我不知说什么好,冒出一句:“你怎么来了?”母亲说:“不是中秋节吗?我来看看孙子。”我提起沉甸甸的蛇皮袋,把母亲迎进家里。蛇皮袋里装着父母在山上种的花生、毛豆、辣椒、小白菜等。母亲还从蛇皮袋里掏出一包东西,塑料袋包装的,举起来说:“这是两斤月光饼,我路过小商店时买的,给我孙子吃。”
母亲坐下来歇了一会儿,喝了一杯水,起身说:“时候不早了,我得赶紧回去。”我劝母亲住一晚再走,母亲说:“那哪能行?你爸会担心的,再说,那些个鸡鸭他一个人也照顾不来。”
我送母亲到楼下,才知道她是骑三轮自行车来的。母亲这年纪的乡下妇女,不敢骑电动车,和村里许多老年妇女一样,骑上了三轮车。我知道,年逾六旬的母亲,就是踏着这辆破旧的三轮车,走过崎岖不平的山路,穿过车水马龙的城市,来到城里她儿子家的。令我惊诧的是,母亲来我这儿也不过两三次,她竟然能顺利地找到。母亲的这次出行是一次冒险之旅,更是一个奇迹!
看着母亲骑上三轮车左摇右晃离去的背影,我喉咙发哽,泪水模糊了视线……
本栏插图:丘建平/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