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看过这部“最燃舞台剧”?这次机会你不能错过

19.04.2019  10:25

大洋网讯 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出品,广州歌舞剧院创演的大型民族舞剧《醒·狮》受邀参加第四届天桥·华人春天艺术节,于18日及19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记者从媒体见面会上获悉,该活动于今年3月拉开帷幕,荟萃8个剧目,共23场演出,邀请了两岸三地及海内外知名华人艺术家,全方位展示华人艺术成就,表达华人声音,传播华人视角。《醒·狮》此次展演也是该剧第三轮修改提高3.0版本的首次公演。

历时五年

重新诠释非遗“醒狮

据介绍,《醒·狮》作为中国第一部以“广东醒狮”为主题的大型原创作品,历时五年倾力打造。该剧依托深厚的岭南文化,活化鸦片战争和三元里抗英故事,将国家级非遗岭南醒狮核心元素融入表演和文化传承,曾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并入选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参评剧目,将于5月26-27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展演。

醒·狮》故事源起广州三元里村。1841年5月,在广州城北诸炮台被攻陷后,南粤儿女在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中亮出了中华民族的血性刚强,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面光辉旗帜。创排期间,主创团队多次到三元里村、陈家祠、佛山祖庙等地深入采风,充分了解岭南历史文化、民间传统舞蹈、醒狮、南拳的精髓。

据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胡训军介绍,该剧几乎所有的舞蹈设计都有文化“出处”,把南狮、南拳、蔡李佛拳、大头佛、英歌舞、岭南曲风、广东狮鼓、木鱼说唱等诸多南粤非遗项目作为创作元素,以深厚的岭南人文为载体,将民族舞蹈与广东狮舞相融合,将南拳马步和广东醒狮特有的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技巧融入舞蹈语言,大开大合,刚柔相济,使整部舞剧呈现出刚柔并济的艺术效果。

最燃舞台剧

5月上海角逐“文华大奖

舞剧《醒·狮》被观众、媒体誉为“最燃舞台剧”,此次在北京演出为第二轮修改提高后的首次公演,系3.0新版本,相比之前舞台呈现更“”更震撼,既不失历史的厚重感,又具有澎湃的激情,其个性化、年轻化、现代化的标签让这部“主旋律”题材更具感染力,用诚恳求实的心态走进普通人,刷新了观众对主旋律作品的认识。

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广东新闻发言人杨树介绍,该剧自去年公演以来,听取专家、观众等多方意见,边演边改,力求打造主旋律精品剧目。今年5月26、27日,该剧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参与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六届中国文华大奖的奖项角逐,围绕此次参评,主创团队在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召开多次专题会议,对剧本、舞美、灯光、服装等多方面提出细致的修改方案。这次来天桥艺术中心展演为整部舞剧的第一阶段修改提高期;从5月初到中旬为第二阶段修改提高期。

3.0版“”在哪

舞蹈、服装、音乐、舞美都有改变

第四幕群狮起舞,之前仅用一头完整的白金全狮,修改后群狮数量增加至11头,对于舞蹈演员来说也是对专业度和默契度的一个极大挑战,在视觉呈现上也给观众双倍的震撼。

——总编导钱鑫、王思思

3.0版本的服装在还原当时着装的基础上增添了现代感,修改后的服装更能呈现男子的威武和女子的灵动。

——服装设计陶蕾

该剧在灯光运用方面首次尝试电影的展现方式,灯光尤为注重简洁,以突出表演,去除任何多余的光色干扰,在群舞处理上,灯光设计采用大气氛渲染,注重群体的雕塑感,即使是柔美抒情的舞段也利用光角度与单色光使之充满力量感,与全剧气质统一。

——灯光设计邢辛

该剧在舞台上解构极具形式的狮头龙骨,引导观众透过炫丽华彩的狮头,看到那一条条细韧的竹条。这种方式打破了观众习以为常的视觉习惯,也进而建立新的视觉样式。

——舞美设计刘科栋

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9月在北京、香港、广州三地展演

据总导演史前进介绍,剧目从今年2月开始,舞剧《醒·狮》已全面启动国内巡演活动,并与中演院线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广州大剧院为首站,赴多地进行全国巡演。而4月赴京先后在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是巡演的重要部分。

同时,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该剧将于今年9月在北京、香港、广州三地进行主题展演活动。未来舞剧《醒·狮》将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的发展机遇为契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更广泛深入,促进多元文化进一步交流与融合。

广州日报专访

听听他们怎么说……

总编导钱鑫:

所有的创新都是从传统而来

18日下午,就在舞剧《醒·狮》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前,舞剧总编导钱鑫接受了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他告诉记者,此次演绎的3.0版,是修改后的新版本,尽管整部舞剧的结构没有任何变化,但在很多细节的处理、人物情感逻辑的刻画等方面,都进行了不少修改。比如,这次首次采用“双狮”表演,以前则除了两位主演是“双狮”表演外,其他都是“单狮”表演。所谓“单狮”表演,意思是,舞狮人是一位演员来承担,主要舞狮头,狮尾则缠在舞狮演员的腰部。而“双狮”则是最传统的舞狮表演,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舞狮由单人掌控提升为双人合作,“双狮”的表演难度更高。

  • 我们主要是想在传统上更下点功夫,双狮是传统的形态,在气势上更递进了一层,难度系数也更大,演员们经历了一个比较痛苦的磨合过程。

  • 对于这台舞剧通过哪些细节向传统致敬,钱鑫说,与日常节庆只能看到红狮不同,观众在舞剧《醒·狮》上可以看到黑、白、红狮。“这里涉及到回归传统的问题,实际上,传统的狮子就是有黑、白、红三种颜色,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精神。丧葬礼仪时使用的黑白相间的“哀狮”,直到现在,在东南亚地区还时有出现,也是早前从我国内地流传过去的,只是现在在国内已不易见到。而在舞剧中,由于凤儿的牺牲,开始上场的群狮就是黑白相间的“哀狮”,这些“哀狮”都是跪地,闭目前行,代表了勇猛地战斗,也彰显了人们对在战争中死去的亲人、同胞的吊唁。

    钱鑫认为,舞剧《醒·狮》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舞剧,所有的创新都是从传统中来的,这部舞剧利用新的手段让传统文化在这个时代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当然,一切尊重舞台艺术。舞台艺术对传统文化是有敬畏之心,但最终要有一个相对高雅的展现,必须有取有舍,以传递时代正能量。”他说。

    舞美设计刘科栋:

    尊重该舞剧的精神内涵表达

    对于舞台元素的用心之处,舞美设计刘科栋18日告诉记者,在设计这样一部戏的时候,我们没有被一些常见的形象、元素所束缚住,比如常常被使用的岭南建筑,而是更尊重该剧精神内涵的表达。所以,最终我们的视觉体现是在舞台上解构极具形式的狮头龙骨,让观众看到狮头里面的结构,由造型的美感透露出一些文化信息,与剧情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视觉张力。同时引导观众透过炫丽华彩的狮头,看到那一条条细韧的竹条。因为其本身是用竹子和纸构成的,而竹子和纸本身自带文化内涵。这种方式打破了观众习以为常的视觉习惯,也进而建立新的视觉样式。

    对于如何同时表达传统与创新,刘科栋表示,我们的方法就是化繁为简,用最简单的元素表达复杂的情愫,绝不是用很多形象来堆砌舞台。“狮头就是最主要的创作形象,我在佛山采风的时候看到狮头,就觉得特别震撼,特别希望以其为表达方式体现在舞台上。

    这台被称为最“”的舞剧,在刘科栋看来,在于能够把观众对狮王争霸、对民族精神的想象点燃起来,通过演员的表达、导演的手段,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综合体现了“”,将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赵琳琳、谢绮珊 通讯员丁滢

    图:广州歌舞剧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