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富游 钱多不一定是标配

12.10.2015  16:10

资料图片

■张涛甫

很多出手阔绰的富游实际上是精神的穷游。做到内心体验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游。

国庆节期间笔者访欧,亲眼目睹国人蓬勃的出境游热情,对富游与穷游有了新的感悟。

在伦敦街头,我遇到的许许多多中国游客,扫货成了他们的标准动作。伦敦很多商场为了迎接中国游客,甚至专门配备了中文导购。伦敦郊区有家有名的购物村,其主流消费者多是来自中国内地的游客。这里聚集了一线大品牌,这家购物村还针对中国国庆假期特意推出了“黄金周”促销活动。商家如此贴心的服务,没别的意思,就是瞄准了中国人的钱包。

然而我的英国朋友告诉我,到伦敦旅游,其实最该体验的是伦敦的文化。比如,伦敦有很多免费博物馆很值得一看。笔者这次出访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传媒与传播学院,院长Nick Couldry招待我们,席间谈及大英博物馆,他风趣地说:“大英博物馆就应该对你们免费开放,因为那里有很多东西本来就是从中国抢来的。”

出游是对自我的解放。平日被格式化的生活和工作深度套牢的人们,无不渴望有机会放飞身心,潇洒走一回。如今富裕起来的国人,多数是有钱无闲之人,不能做到想走就走,很多人只能咬紧牙关熬到公共假日才能解套。选择在有限、固定时间内释放休闲需求,必然会引发成行需求的井喷,从而造就了中国式旅游奇观。

如果硬要把旅游分类,穷游和富游是一种分法。有钱且有闲,出行会相对自由一些,可少遭遇候鸟式旅行之苦。这种旅游可算是富游的一种。

现在各大旅游景点,谁不是冲着游客的钱包看钱下单的?旅游业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开发游客旅游需求,针对这些需求将旅游资源分类出售,计件收钱。各个旅游景点为实现旅游利益最大化,在设计旅游项目时,简直是殚精竭虑。这样的旅游,游客自然不能囊中羞涩。

但是,旅游与其他消费毕竟不太一样。不一定花出去的钱多,得到的回报一定会多。旅游经济是一种体验经济,体验有精神的参与,精神收益在很多时候是很难用有形的标尺量化的。花同样的钱,得到的体验可能会不一样。哪怕是同出同行、同吃同住的游客,旅行体验也会有差异。这不是缘于提供消费服务的人有分别心,而是消费者自身体验所致。

因此我们看到,很多出手阔绰的富游实际上是精神的穷游。他们所到之处,就会被表面的热闹所吸引,看别人关注什么就跟着去凑热闹,看别人去扫货也跟风去抢货。

真正精神意义上的富游,钱多不一定是标配。做到内心体验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游。比如去伦敦,除了可以去博物馆感受英国的文化积淀,还可体验一下他们的酒吧文化。我们这些来自异域的过客,走在伦敦街头,起初对伦敦人扎堆在酒吧端着酒杯干喝很不理解。后来与朋友一起到伦敦街头酒吧看了一场球赛,才深深体会到酒吧文化在伦敦人生活中的意义。如果不用心去体验,旅游就成了表面的身体出行。

富游关键在于精神体验,靠感官刺激或靠购物来刷存在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富游。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蜗居青年旅馆的旅行者,对旅游真谛的理解也许要比那些忙于扫货的游客更到位。

(本版文字选自“上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