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雪花飞入广州城

25.01.2016  10:17

  记者在越秀区拍到的雪花。广州日报记者秦松摄

  广州气象微博转发的网友拍摄的雪花。

  广州市少年宫,孩子惊喜地用手接雪花。广州日报记者陈忧子摄

  一位美女雪中欢呼。广州日报记者邵权达 摄

  孩子用雨伞接雪花。广州日报记者骆昌威 摄

  小朋友用帽子接雪。广州日报记者骆昌威 摄

昌岗地铁站出口,众多市民从餐厅走出来,为突如其来的雪欢呼。广州日报记者邵权达 摄

  娘在街头与雪景玩起了自拍。广州日报记者陈忧子摄

  一对新人在雪中亲吻。白雪给婚礼增添了浪漫气息。广州日报记者苏俊杰 摄

  昨日早上,汽车挡风玻璃上堆积着大片的“”。广州日报记者莫伟浓 摄

  昨日中午,广州塔台阶上的积雪。广州日报记者庄小龙 摄

  昨日航拍的从化雪景。广州日报拍客陈锐权 摄

广州真的下雪啦!昨日中午,一场突如其来的雪莅临广州,引发街坊的观赏热潮。广州市气象台确认,这次是广州城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下雪。实际上,从前日夜间开始,广州市民就看到了冰粒,也就是气象上所说的霰。这些大大小小的霰一直飘洒到昨日上午,蔚为奇观。到了昨日中午,梦幻般的雪花从天而降。气象专家表示,类似霰的固态降水天气,广州有记录以来也不过三次而已。

文/广州日报记者叶卡斯、黄蓉芳、林霞虹、何道岚、申卉、谭秋明、秦松、黄丹彤、曾卫康 实习生李乐诗 通讯员白恬、韩文青 署名除外

前日夜间至昨日上午:

冰粒飘洒

敲打梦窗

世纪之雪的前奏在1月23日晚就已悄然拉响。当晚8时许,不少市民发现,在珠江新城、体育西路、西门口、天河客运站等地开始下起了冰粒,它们像深夜中的精灵,轻击地面之后再高高弹起,引起人们关注。

气象专家称,这种冰粒是霰,一般是在高空3000米左右出现0℃低温、水分凝结成冰之后掉下来。原本以为只是意思意思,没想到,这场霰落了整整一晚。昨日早上,不少广州市民发现自家的车上积了薄薄一层小冰粒,再次引发朋友圈热转,同时也有市民称自己看到了“”。这些下“”地点分别有:从化、番禺大石、黄埔、沙湾、西门口、珠江新城、火车站以及南海平洲等地。

在从化,有网友贴出的图片显示,一辆小车的挡风玻璃上落满了冰粒,甚至积成了一层,看上去就像雪一样一片洁白;在广州火车站附近,早起的市民玩起了接冰粒的游戏,还拍下视频在网上流传;在广州日报社大院,露天停靠的小车的挡风玻璃下沿布满了白色冰粒……

不过,广州市气象局称,这些仍然是霰。

昨日中午:

市区飘雪

近半个钟

到了昨日中午,让很多市民惊喜的一幕出现了——中午时分,这些大大小小的冰粒有所转变,竟然夹杂着雪花!昨日12时左右,广州市气象局官方微博“@广州天气”发布信息称:“据网友传送来的照片,又经过首席的鉴定后,广州局地确实有雪花飘。

有市民报料说,在罗冲围、中大等地都有雪花飘洒,用手接之后立即融化,但依稀可以辨认与上午的冰粒不同。12时20分左右,广州很多区域出现下雪盛景,网上的飘雪视频也在不断流传。其中大元帅府一带下了30分钟,天河北路一带下了20分钟。“滨江东这里都疯了,好多人在江边接雪,南国人民是有多高兴呀!”市民张小姐说。

看到下雪 早茶也顾不上喝了

昨日上午,市民梁先生正和朋友在白天鹅宾馆喝茶。中午时分,看到散散漫漫的雪花从天飘洒,食客们都激动地赶紧跑到窗前看雪,“都没人顾得上喝茶了!

下的分明不是霰而是实实在在的雪!”读者黄先生兴奋地说。记者在天河北路最东端信源大厦对面15楼对着南面高楼的绿色玻璃屏幕墙看到,绿色玻璃墙清晰地衬出在空中飞舞的雪花,有的还很大片。气象部门确认,这的确是雨夹雪。

家住海珠区工业大道的梁小姐说,昨日中午12时,自己正在被窝里熟睡,忽然被小区里“哇哇”的惊叫声吵醒,探头向窗外一看,小区里大人孩子群体出动,对着天空中飘洒的大片雪花雀跃欢呼,很多孩子用雨伞接雪,有的还夸张地拿着小铲子准备堆雪人。

有网友看到雪花之后难掩激动,网友@“injiao”发微博称:“有生之年,看到了广州下雪了,真的超激动的好么!不能用语言表达我的心情!”一名带孩子去了深圳的网友说:“广州下雪了,朋友圈已被刷爆,我竟然错过了!真想赶紧回程,不知道下午到了广州还有没有雪看!

霰≠雪

气象专家解释说,在下雪之前,广州落下的是霰。霰是过冷的水滴围绕着结晶核冻结形成的白色的没有光泽的圆团形颗粒,在不同的地区有雪霰、雪子、雪豆子等名称。霰的直径一般在0.3~2.5毫米之间,性质松脆,很容易压碎。霰不属于雪的范畴,但它也是一种大气固态降水,常发生在0℃的环境下。

对于网上流传的霰为下雪前奏的说法,广州市气象台助理首席预报员谌志刚告诉记者,以往确实有过这样的状况,下霰之后接着就下雪了,但两者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主要得看后期天气形势而定。如果气温进一步下降,降水继续,那么雪花就有可能到来。

专家还说,霰是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后降落的白色不透明小冰粒,与冰雹不同,两者虽然都是固态降水,但有着本质区别。霰出现在较为稳定的大气中,躲在雨雪分界线地段附近出现;冰雹则是强对流天气,往往需要非常温暖潮湿的强上升气流,在大气很不稳定时才可能发生。

史料记载

1928年 城区曾经雨雪纷飞

记者昨天在中山图书馆查阅到,历史上广州有记录的市区内下雪,最近一次发生在1928年的冬天,那是1928年2月1日,距今整整88年。

1928年2月1日《广州民国日报》有这样一段报道:“两日来广州奇冻,三十夕一时,且降棉花雪点,大有冷折骨之势。至昨三十一日,尤未解冻。是日午,南堤中行正门骑楼下,有一乞丐,僵卧于此,道人疑为冻毙,奄奄一息,状至可怜。未几,有某善堂肩粥至此施洒,乞丐得食,始徐徐可动。

1967年 从化花都有雨夹雪

广州市气象台昨日中午确认,据全市气象观测网显示,昨天凌晨,全市出现大范围降霰天气现象,城区飘雪花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

专家翻查历史记录得知,类似霰的固态降水天气广州出现过3次,最近一次观测到固态降水天气现象是1983年1月22日发生在从化,稍早为1971年1月30日花都出现冰粒,1967年12月29日,从化、花都有雨夹雪记录。

我国雪线 最南曾经到海南

广州下雪算不算稀奇?记者了解到,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也就是1951年以来的这60余年资料显示,福建、广东和广西的许多地方曾经下过雪。在这段时间里,我国出现了两条最南雪线,其中一条为1951年~1980年,另一条是1981年~2015年。第一条雪线贯穿广西龙州、南宁、来宾、桂平,来到广东罗定、高要。而第二条雪线,广东部分北至广宁、佛冈、河源一线。

之所以出现这两条雪线,中国天气网专家解释说,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几十年气候相对偏冷,雪线的位置也相应的偏南,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气候发生了转折,出现暖冬的概率明显增大,雪线位置便北移了。明清时期我国的最南雪线明显比现代偏南,海南的琼山在明朝万历、清朝康熙和光绪年间都出现过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