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助推“中国制造”升级
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亟需向创新驱动转变,而知识产权保护可以解除企业创新“后顾之忧”。5日,国务院常务会提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创造,促进专利、版权、商标、植物新品种等创造和运用,向社会特别是创新者免费或低成本提供知识产权基础信息,建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目标评估制度,促进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加大财税金融支持。 产业转型升级迈入关键阶段,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正当其时。过去人均收入水平低,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很多企业依靠模仿甚至“山寨”实现了快速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这也是后发优势的体现,有发达国家现成的技术可学,不用重新“交学费”。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劳动力成本上升,后发优势减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亟需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若没有坚实的知识产权保护作后盾,就不可能有企业承受巨大不确定性搞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现在很多企业正积极通过创新、掌握知识产权赢得新的竞争优势。在刚刚闭幕的第116届广交会上,新华社记者采访了解,有一家浙江电器企业曾被投诉专利侵权,后来经过自主研发出造型独特、款式新颖的同类产品,成功规避了国外巨头的“专利群”包围,并获得很多专利授权。过去在广交会上,企业担心被侵权,在展示新产品时往往“半遮半掩”,现在则更加积极主动展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新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助推企业主动创新,升级换代,产品在价格和质量上均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经过多年宣传和教育,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大大增强。很多企业呼吁,进一步完善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完善指明了方向。 未来,一方面是需要强化对软件等知识密集型产品的保护,打击侵权行为,将恶意侵权纳入社会诚信记录;另一方面是降低创新创业的门槛,降低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申请和维持费用,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效率。 正如劳动、资本一样,知识也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从人口大国、外汇储备大国,再到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清晰勾勒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脉络。知识与资本、劳动“联姻”,将催生更加蓬勃的创新创造创业热潮,为“中国制造”嫁接智慧的翅膀,向“中国创造”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