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城一期三大安置区基本建成

16.08.2014  20:17

  记者日前从知识城建设指挥部获悉,继7月下旬知识城中安置区一期第二批拆迁村民拿到安置房钥匙后,位于红卫村的北安置区一期907套安置房,目前已完成初步验收,即将于本月启动分房。
  
  同时,位于长庚村的南安置区一期也正加紧推进,目前室内装修基本完成,现正在进行景观施工,预计该项目1450套安置房将于今年年底前交付使用。
  
  至此,知识城一期南、中、北三个安置区已基本建成。目前,安置工作组正在有序推进分房前期工作。据介绍,知识城一期共提供安置房3115套,建筑面积约44万平方米,容积率为2.2。其中,中安置区728套房已交付使用,并经过两轮分房,已有194户拆迁农民分到了300套房子,今年9月底前完成剩余房子的分配工作。
  
  据悉,目前知识城一期待安置农民1043户,需安置面积101551.12平方米。安置工作组有关负责人说,现有的供应量完全可以满足拆迁村民需求。“总体上,安置区的建设进度和农民安置需要是完全可以同步,基本可以实现即拆、即签、即安置。
  
  据介绍,除知识城一期,再过三年左右,南安置区二期、九龙新城一期、二期将会形成新增20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多套安置房屋的供应量。其中,九龙新城一期已通过招标产生三个项目法人,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将供应5000套安置房。
  
  安置房建设是促进和谐征迁、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据悉,目前知识城完成征地签约5.7万亩,拆迁26.6万平方米,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也没有发生严重的个体性事件,为知识城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安置区建设模式
  
  安置区投资规模巨大,建设周期长,光由政府财政承担并不现实。为确保安置区的建设进度,知识城创新安置区建设模式,采用项目法人融资建设,建成后由政府回购的方式,很好地舒缓、平衡目前安置区建设资金的缺口。
  
  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关键是消除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知识城拆迁补偿安置政策虽几经调整,但安置标准总体上仍保持较高水平。根据安置补偿协议,一般的小家庭,即一对夫妻和一个未成年子女在知识城可以享有240平方米的安置标准。这一标准在全市甚至全国范围内均处于前列。
  
  据悉,知识城的安置房是通过划拨国有建设用地进行建设,具有准商品房性质,村民在补交土地出让金并履行相应程序后,可以进行上市交易流通,将多余的房子用于出租或转让,这将大大增加失地农民的财产性收益。
  
  不过,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的安置小区,因其属于集体房地产性质,目前还不能上市交易,但仍可以出租。
  
  据了解,由于安置区是分批进行安置,且安置区村民由不同村社组成,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短时间难以成立。基于这种情况,我区对安置区物业管理实施五年的过渡期管理免费政策,通过政府采购产生相应的物业管理公司,费用由财政承担。过渡期结束后,物业管理交由业主委员会自行组织处理。
  
  多管齐下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知识城涉及被征地的村多达11条,征收土地后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就业需求、实现被征地农民“壮有所用”,对此我区早有谋划和行动。
  
  在区有关就业主管部门共同推动下,一方面,根据失地农民的劳动力密集的特点,组织区内企业,设立招聘专场会,推出适合于失地群众岗位,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建立再就业培训体系,积极动员失地群众参加技能培训。
  
  此外,我区还积极倡导落户企业,对辅助性、劳动密集岗位优先录取当地农民。中安置区物业管理公司进驻后,招聘本地员工占员工总人数超过50%。
  
  不过,不少村民认为目前的相关技能培训作用不大。村民叶先生说,目前康大职业技术学院、九龙镇党校及各行政村已举办过多场技能培训班,但由于培训内容以原理为主,且培训时间过少,缺乏实际操练,对提升失地农民就业技能的作用有限,难以适应岗位需求。
  
  据悉,知识城当前招商引资的项目均为新型高端技术产业,失地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低,掌握新技术难度较大。加上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涌入九龙镇,当地就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农民“洗脚上田”后,除了部分农民偶尔在市场周边骑摩托车出来载客增加收入,上了年纪的农民多数选择在家闲着。
  
  “如果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影响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不少村民认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需要从政策、产业、培训等多种渠道,综合统筹解决。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