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你好,黄海波;再见,国民老公!
娱乐明星,嫖娼,这一组合在网上总能掀起舆论波澜,昨天,演员黄海波因嫖娼被抓的消息传出后,网民惊异之余参与评点、调侃,沉闷的网络瞬间满血复活。
不少网友热衷调侃,对黄海波的此番遭遇喜闻乐见,认为黄海波只是一个演员,或以“明星也是人”为由为其鸣不平。在这部分人看来,黄海波的行为没那么恶劣,大抵只是“年轻的时候都会犯的错误”,围观者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评判当事人显得不够厚道。这样的立场是否合适言人人殊,从过去一些类似事件的反响看,不少人倾向于淡化处理,具体在舆论反馈中的表现便是,充满攻击性、“落井下石”式的批评越来越少。
上述变化很大程度上源自民众对道德的理解突破了传统的思路,过去那种僵化充满说教意味的道德训诫慢慢失去了号召力,取而代之的是,试图分析事件的具体情境,比如考察事件的公共属性,并基于此做出审慎的评价。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当事人就可以铤而走险,明星陷入艳照门,甚至出轨行为,在事发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成为“案底”,影响其公共评价。这不是中国社会独有的现象,抛开社会心理的作用,这还与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有关,娱乐明星中不少人之所以收获知名度,源自自身在表演方面的专业技能,同时,他们所塑造的屏幕形象呼应了主流价值观,满足了公众的期待,这种化学反应会反过来扩大演员个人的影响力。
看看现实生活中的追星现象吧,有多少是出于对明星个人的真实了解?对金秀贤的追随仅仅因为他那身笔挺的西装,还是那个由啤酒和炸鸡营造出的爱情世界?后者的影响显而易见,粉丝之所以追随偶像,主要是因为自己还浸淫在演员所打造的角色形象中。这就导致,明星饰演的角色将影响其公共形象,他们在屏幕中给公众留下的印象,客观上成为其无形的资产,故出于自己的前途考虑,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有必要去维护这种印象,而一旦不慎暴露了与屏幕形象反差甚大的“真我”,资产就会演变为负资产。
可能会有人叹息粉丝的非理性,其实大可不必,因为粉丝与明星之间的关系,粉丝在偶像事发后表现出的反叛,除了上述心理因素的影响,背后还有一种消费逻辑在起作用。黄海波嫖娼事件曝光后,不少网友感叹“娱乐圈又少了一位好男人”,也有人对“国民老公”形象坍塌而失落,甚至感叹自己被骗,这些反应即是消费逻辑的表现,黄海波本人无疑要为此事件付出代价,粉丝无法要求退票,却可以通过消费逻辑来完成“制裁”,这就意味着,接下来,黄海波未必会因事件淡出娱乐圈,但如果再扮演“国民老公”,恐怕就不太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