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好人不沉默,社会才有希望

18.05.2014  14:49
摘要:熊国剑,湖南江永的一名基层官员,副科级。其人为外界所知晓,早在十五年前,熊就曾写过多篇为民请命的新闻报道,尤其是在国家级媒体或外地媒体上爆料、批评本地事件。

    熊国剑,湖南江永的一名基层官员,副科级。其人为外界所知晓,早在十五年前,熊就曾写过多篇为民请命的新闻报道,尤其是在国家级媒体或外地媒体上爆料、批评本地事件。然而在其一度选择沉默、不再写批评报道后,但凡当地有负面新闻发生,无论民间还是官方,依然会怀疑是他干的,熊国剑屡屡陷入“自证清白”的尴尬境地。

    “自证清白”,在这里是一个必须加引号的词,因为当事人所需要自证的,其实不是清白,而是不清白——— 与其他同僚一样,面对违规的行为和现象,没有举报,甚至选择“同去,同去”。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畸形的官场生态,但却又是再真实不过的现实。

    2014年初,湖南江永再次登上中央媒体的版面,“领导干部子女亲属违规调入事业单位”,最终导致包括先后两任县委书记在内的6名官员被免职。这次同样不是“沉默”已久的熊国剑干的,但很显然,他依然成为众矢之的。每有负面新闻爆出,追查“爆料者”,几乎成了标配的动作,甚至要比调查问题、追责官员要来得快、来得猛。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事发地,甚至会出现同情被曝光查处者的“小舆论”,爆料者(包括被误判是爆料者的人)反倒成为不解风情、“把人都得罪光”的捣乱者。其中一个最主要的说项,便是所谓“不光是江永的事,外面也有,有的甚至比江永还严重”。

    “别处也这样”,但因为没有反水者、没有深喉的出现,而官场稳定、官员安然无恙,这并不能印证“存在即合理”的判断,但却充分表明冲破既得利益格局的艰难。既得利益,从来都不只是宏大的国家改革叙事,它一直有足以内化到每一个社会细小角落的本领。既得利益者的抱团,可以是动辄数千亿的筹码,但同样可能是一个事业单位编制、一桩几百块的福利。当腐败成为一种很多人的普遍生活状态,基于本能对既得利益的固守,曝光者就自然会变得格格不入。

    基层官场已经被固化的异样生态,其实不仅给爆料者带来不便,甚至将其带入不利的境地。更严重的其实是,这种已然定型的利益格局,让普通国民继续利益受损,且更加沉默。不是没有人支持爆料者,只是爆料者的支持人群,无论在事发前,还是事发后,都处于缺乏话语权的边缘状态。官员为亲属子女安排工作,进入体制,进行循环性的体制内再生产,而且“别处也这样”、成为普遍现象,即便有深喉捅出来、经由媒体报道,也同样无法改变官场政治的基本面,爆料者反倒被非议,而其他地方则依然享受未被曝光的不正当利益,社会成员所希望的公平环境,依然可能无果。

    “举报人不是我”,这是一个前任举报者的无奈辩白,虽然显得荒诞,但却足以令现实的残酷被揭穿。熊国剑不认为自己是体制的反对者,只承认是“体制内不良现象的反对者”,但是“这种不良现象太普遍了、太严重了,好像不良现象就变成了体制”。究竟什么是原因所在,恐怕无法信手得出结论,因为答案就在那些曾不了了之的个案问责里,也甚至在每一个社会成员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生存逻辑中。好人很多,但好人都选择了沉默,这是被符号化的爆料人熊国剑的看法,但如何才能让好人不沉默,却着实提出了大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