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怕水,应该如何清洁?

12.05.2015  15:01

水,是生命之源。但对石材而言,水却是万恶之源——这个道理在石材护理业内也是公认的。水斑、锈斑、白华返碱等诸多石材问题,其罪魁祸首,一般都是水。  

理解这个道理并不难,但在日常应用中,我们还是习惯用水清洗石材。在酒店、商场、家装中,也不乏由于经常用水拖地搞得一塌糊涂的地面石材。  

但水是生活中最不可能杜绝的物质,这也造成在诸多细节处,石材容易遭受水的侵蚀,进而出现各种问题。那么,既然装了石材,我们应如何应对呢?  

  一、石材结构特征   

天然石材是一种微孔结构的材料,不仅含有大量可见的孔洞、裂纹。内部还充满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辨别的大量的微孔、毛细孔、大孔等结构。这种微孔结构,造成石材如下特性:  

①吸附性  

②渗透型  

③多变性  

这些特性造成天然石材易吸水、吸湿、吸潮,进而出现各种变化。这种微孔结构,是石材与其他装饰材料特性上的一个本质区别。  

拿玻璃作为对比。虽然玻璃也是由石材中的二氧化硅(SiO2)制造。但其制作工艺,决定玻璃结构非常致密。因此玻璃只具有吸附性,而不具备渗透性,造成水不能携带物质进入玻璃内部,因而玻璃也不具备多变性。  

  二、石材吸水的危害   

而天然石材面对水的表现,与玻璃完全不同,根源即在于其微孔结构。石材吸水后,容易造成诸多的问题:  

1、容易污染石材  

水作为一种溶剂,能将可溶性物质,带入石材内部,造成污染。一方面,空气中的硫化物,可通过水被石材吸收,进入石材内部,造成诸多变化。另一方面,水也是诸多污染物的溶剂,如粉尘形成的污水、果汁、酱油等。  

2、不易清洗  

我们习惯于用水清洗石材,但经常发现用水清洗过的石材,但干燥之后,又会重新变得灰蒙蒙的。因为水可将污染物滞留在石材内部和表层的微孔中,蒸发后,被重新带到石材表面。  

3、石材病变  

石材内部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几乎都与水有关。如水与各类吸湿性物质结合,形成凝胶体,造成水斑现象。水分使石材中的铁质生锈,形成锈斑。水的迁移会将水泥中的钙质成分带到石材表面形成白华等。  

4、破坏石材结构  

大理石、石灰石等石材,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物质,在长期接触水的情况下,石材会逐渐软化、成分流失,造成材质的变化,如粉化、脱落等现象,失去装饰性,降低使用寿命。  

5、石材变色  

所有的石材吸水都会变色,一些石材干燥后可以复原。但一些石材中的物质,与水发生反应,造成色差现象,并且无法复原。  

6、石材失光  

一方面,在水的溶蚀作用下,石材中的钙质成分如碳酸钙,会逐渐流失,造成失光。另一方面,大多数室内的地面石材,都经过了结晶抛光处理。而许多结晶材料中,含有蜡质成分。经常用水拖地或接触水,蜡质成分易被破坏,出现失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