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铁路南桥:开创莞邑铁路先河 历经百年风霜

20.12.2015  11:13

石龙铁路桥呈现的三桥并立。(本版图片均由首席记者 陈帆 摄)

武警战士在石龙铁路桥下巡逻。

1923年6月4日,孙中山同范石生一起巡视石龙铁路阵地。

一辆和谐号和一辆货车同时通过如今正在使用的铁路桥。

石龙铁路桥下立的文物保护石碑。

石龙铁路南桥,开创了莞邑铁路及粤铁路建桥史之先河,如今像位百岁老人,俯瞰东江奔腾

它曾带着屈辱烙印 它曾穿越枪林弹雨 历经百年风霜与你相守

东莞时间网讯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千年来,石龙的人民以筚路蓝缕之身,将石龙开辟为广东四大名镇之一,从明代开墟后,行旅辐辏,商贸繁荣,其中东江南北二流,横设古渡,洲内街巷,多架通桥,有“九庙六桥”之说。而如今许多古老的桥与渡已消失在历史之中,建于明代的孙杜石桥,距今四百五十年,却幸重修而保全。

作为广东省十大新发现的广九铁路石龙铁路南桥,近年来再次引人关注,尤其在东莞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时期,石龙铁路南桥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曾开创莞邑铁路及粤铁路建桥史之先河的近代铁路桥,也成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桥附近的28层居民楼的楼顶上鸟瞰铁路南桥,在碧蓝的天空下,在明媚的阳光下,它依旧焕发着古老的青春。其身旁还有石龙特大桥、四线石龙南桥与之三桥并立,不时还有和谐号等列车穿过,等待着照相机的咔嚓捕捉。

新旧不同的三条铁路桥,从色泽上反映着他们的年龄,极具构图美感,也有一种李代桃僵、生生不息的历史况味。石龙铁路南桥,这座曾经因屈辱而生的现代铁路桥,穿越了几次国民革命军东征和抗日战争的枪林弹雨,历经百年风雨和江涛海浪,来与我们相遇。当年的建筑顾问詹天佑现场修筑时指指点点的身影已经不在了,路南桥铁轨也不在了,火车也不再从它身上经过了,连守桥的部队也撤岗了,唯有桥底下的枕木证明其曾扛起石龙铁路运输,连接东江两岸,唯有布满斑驳铁锈和弹孔的桥墩证明它曾经历经的故事和它所见证的石龙的百年历史变迁。

如今的石龙南桥已经“功成身退”,静静横卧在东江上,每天听着滔滔江水歌唱,看着身边的石龙特大桥和四线石龙南桥上南来北往的车流,留给后人的只有百年的浩叹和永恒的凭吊。

因屈辱而生的铁路桥  打开石龙陆路交通大门

说起石龙南桥这座广东省内现存最早的铁路桥,总让人想起那个烙在其身上的屈辱。近代的中国,总是扮演着挨打的角色。1889年摇摇欲坠的清政府,再次受到英国侵略者的逼迫,接受五条路的借款筑路权,广九铁路便是其中之一。当时的铁路总公司督办盛宣怀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与英商怡和洋行签订了《广九铁路草约》。草约中第15条:“中国不得与本路修筑平行线路,妨害本线利益。”也就是说,这条贯通中国南北的大动脉的权益掌握在英国侵略者手中,而且具有绝对的排他性和垄断性。

丧权辱国啊!可是,这对清政府而言已不是第一次了。面对这项丧权辱国的草约,全国人民激愤难当,尤其在上海的广东人大力主张毁约自办,并且得到广东省人民的支持,最终草约遂被迫搁置。可惜“反对无效”,1907年,迫于英国压力,京汉铁路总办唐绍仪还是代表清政府正式与英商签了广九铁路借款条约,其中从广州至深圳路段,由清政府向英国借款,英国公司修筑。

当时担任这段铁路的技术顾问便是中国杰出的铁路建筑设计师、工程师詹天佑。当詹天佑接到这个任务时,面色凝重,不仅因为在东南丘陵地带修建铁路有难度,更是因为,作为一个有荣辱感的中国人,面对这样的“国耻”,实在无奈。

詹天佑完全可以拒绝的,身边也有人劝他别揽这个骂名。但是詹天佑毕竟是詹天佑,他有着开阔的心胸和远见。他跟身边的人讲起了为秦国修建都江堰的魏国人李冰,“尽管最初李冰修建都江堰是魏国的一个阴谋,是为了让秦国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但秦昭襄王知人善用,目光长远,让李冰把都江堰修成披泽万代的民生工程,李冰也不负使命,并累死在职任上,为后人称赞。”詹天佑说,“在中国大地上的铁路对中国总是利大于弊的,我们可以看成另一种形式的都江堰,做好了对中国未来的 经济 文化发展的意义是重大的。”于是,詹天佑以李冰为榜样,对这条带有耻辱烙印的铁路殚精竭虑,也以此动员身边的工作人员。

这段铁路中,从中仙村至石龙段修建得最为艰难,尤其是经过石龙的南北两座铁路桥,其中南桥能否建成关系到整条广九铁路是否可以通车,成为整个工程的关键。为此,詹天佑亲自设计和指导建筑,最终这座横跨东江的铁路桥以钢石木混凝土混合结构面世,桥设5孔,第1-4孔为70米下承椼梁,第5孔为20米上承钢板梁,全长274.8米,在当时堪称奇迹。该铁路桥于1911年3月完工,4月24日通车,而广九铁路全部筑成通车则是10月8日。

当时的石龙一直是东江流域最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是广东省四大名镇之一,人口有13万人,与现在差别不大,其繁华可见一斑,因此广九铁路在石龙除了南北两座铁路桥外,二者中间还修建了石龙火车站,集中短短一公里范围内。石龙铁路南桥建成后,便出现了类似今天赶春运的情形:只要火车在石龙刚刚停下,所有转车去其他地方的人马上拿起行李下车,往右边沿着铁路直往前飞奔。

石龙铁路南桥开创了莞邑铁路及粤铁路建桥史之先河,结束了石龙只有水运的历史,成为广九铁路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广九线从广州至深圳全长147.26公里,石龙距离广州约69公里远,位置居中,是省港和华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东江流域重要的货物中转站,在保障香港物资供应和促进粤港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石龙也因此打开陆路交通的一扇之门,交通及政治、经济、军事诸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石龙铁路南桥扼制着东江咽喉  见证了一段段战火纷飞的历史

作为运送兵员与物资的铁路系统,石龙铁路南北桥和火车站扼制着东江咽喉,但凡发生战争,便成为兵家争夺的焦点。1923年,在这里便见证一件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孙中山先生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平叛。

1922年6月16日,孙中山曾经的密友、陆军总长陈炯明叛变了革命,其部下叶举部4000人围攻总统府,也开启了革命军讨伐陈炯明的历史。当年5月份,陈炯明部叶举、洪兆麟进入惠州城,设总司令部于百花洲,推陈炯明为总司令。5月16日,孙中山赴东江前线巡视,  20日调西、北江两路军队集中石龙,直捣陈炯明的巢穴惠州,但却遭到疯狂反扑,尤其是5月30日,陈炯明突然派兵偷袭石龙。

形势非常严峻,于是孙中山率蒋介石、杨希闽赴石龙督战,组织滇、桂军分两路进攻惠州、博罗。当时石龙老百姓不知道究竟谁跟谁在打仗,只知道国民革命军打的是红色旗帜,对岸的部队则打着白色旗帜,所以谈及战斗,人们都说是红军打白军。因为战斗十分激烈,大家都不敢出门,躲在床底下,直到枪炮稀疏最后停止,才恢复正常生活。

或许是因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影响深远,当他来到石龙督战时,石龙的老百姓大胆地走出了家门,只为一睹他的真颜。孙中山自己也没想到会在石龙得到如此的欢迎,更加坚定了其讨伐叛军的信念,在面对热情好奇的石龙人民,孙中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发表即兴演讲,他那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发言,深入浅出地为石龙人民解释了中国革命的形势和必要性,得到了石龙人民持久而热烈掌声。许多年轻人还控制不住内心的血脉贲张,随后有大批石龙人追随孙中山走上了革命道路。如今,石龙镇有纪念孙中山的中山公园、中山路、中山纪念堂,镇政府在石龙火车站还立起了孙中山铜像等,可见第一次东征时,孙中山对石龙人的影响有多大。

当时陈炯明的大军陈列在东江南岸,从茶山到樟木头,密密麻麻排满了部队。因为形势颇为严峻,孙中山不得不在石龙铁路南桥和北桥之间的石龙火车站设立行营,并亲自指挥国民革命军以石龙火车站为阵地,抗击陈炯明的军队。为了打好这一战,孙中山亲自到前线动员,如今在石龙博物馆里还保留了当时孙中山发表讲话的原音,抑扬顿挫,语调铿锵。

受到孙中山演讲的激励和被孙中山不畏危险的革命精神鼓舞,国民革命军的战士们个个小宇宙大爆发,冒着纷飞的炮火,冲过南桥,陈炯明率军负隅顽抗了一阵后开始东撤,并从樟木头逃往惠州。东征的第一仗胜利了!

此后历经数十战,直到11月,陈炯明的军队才退出惠州。期间孙中山先后14次来到石龙督战,给石龙人民留下了熟悉的身影,传播了国民革命的火种。1925年,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彻底消灭了陈炯明叛军,期间周恩来也多次来到石龙。

除了几次东征,石龙铁路南桥还见证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烽火。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军队为炸毁南桥和北桥,切断运输补给线,先后7次对南北铁路桥进行大规模轰炸,特别是1937年10月15日上午,日军在桥底下扔炸弹,在铁路桥头下方炸出一个近20米深、80米宽的大坑,造成附近群众死40多人,伤100多人。当然,中国军队也深知两座桥的重要性,便在两者之间1公里位置上布置了一个高炮防空部队,有一次,中国军队还打下来一架日本战机,它中弹后往北坠落,掉在了北桥附近现在属增城市的红花地村。为此,日本飞机不敢过于靠近两座桥。

同年10月,为阻挡日军南侵,驻守的中国军队奉命炸毁石龙南铁路桥两个桥墩,路轨下塌,广九铁路交通遂告中断。在石龙被日军占领期间,日本人曾多次招集民工修桥,希望打通广九铁路,但因民众故意怠工,加上各方面的干扰,日占石龙期间桥梁一直无法修复,直到1944年10月3日才恢复全线通。

南铁路桥敞开怀抱迎解放军进莞  见证了中国军人60多年守护岁月

1949年10月14日,石龙终于迎来了日期夜盼的解放,而石龙铁路南桥也迎来中国军队60多年的守护岁月。这对于铁路南桥这条因屈辱而生、历经战火的生命通道,又是一次历史的转折点。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但国民党军队尤其是南方残部纷纷溃逃,并一路抢劫、抓壮丁,一时间恐怖气氛弥漫,所有商户和住户均大门紧闭,街上萧条异常。1949年10月14日下午2时左右,从博罗县石湾镇南撤而来的国民党军队残部,陆陆续续经过石龙。当时国民党部队在南桥的铁轨上铺上了木板,让军车通过,一个店铺老板,因为好奇想看看军车是什么样子的,于是从门板缝里探头往街上望了一眼,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一只大手就扯住了他的头发,一把揪了出来,摔在地上。那个国民党兵枪口对着那店铺老板,让他选择:要么死,要么帮忙挑担子跟他们走,那店铺老板苦求不得,只好含着泪跟着国民党残部走了,他的家人都不敢出门去阻拦,而他被抓走后再也没回来。他和家人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好奇的探头行为,竟带来了生离死别。

当天晚上约11时,解放军沿铁路经南北铁路桥进入石龙镇。那一夜完全是静悄悄的,第二天在石龙最繁华的老街上,老百姓一大早出门,看到的却是一公里长的中山路骑楼老街的屋檐下睡满了解放军。他们衣服很破,满是泥巴,背包也不解就睡在街上。

解放军的行为让石龙的老百姓非常感动,大家都纷纷出来慰问这些人民子弟兵。当天9点钟左右,石龙镇的中学生开始上街游行,打着连夜赶制的一面五星红旗迎接解放军,庆祝石龙解放。随后,解放军跨过铁路南桥,前往莞城,10月17日,莞城解放。

石龙南桥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有生命线之称,它连接了香港与内地以及广州到深圳。解放后,国民党曾多次派特务企图炸桥,1950年5月,更派飞机前来轰炸石龙铁路桥,好在,炸弹掉在西湖村及南铁路桥梁桥头附近,石龙桥才安然无恙。

新中国成立以后,铁路运输是最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这就预示着南桥举足轻重的地位。南桥的特殊性决定了看守部队的特殊性,中央便派遣解放军独立师下的一支部队驻守南、北桥,后又考虑到南桥的重要性,于是将驻守北桥的一个排调到南桥,共同驻守南桥,而北桥则交由地方的民兵驻守。就这样,解放后的60多年来,铁路南桥一直由南桥武警中队守护。

作为石龙铁路南桥的守护神,南桥武警中队不仅守护着这座百年老桥,也活跃在抗洪抢险一线,还解救不少桥边溺水市民,辅助派出所抓捕水上交通事故肇事者等。2000年的一晚,有位司机酒后驾驶,他开了一辆面包车在经过南桥的一段非车行道时,车轮陷于轨道中间无法挪动,而车上的司机已醉得不省人事。当时10分钟后就会有一班火车经过,千钧一发时刻,不到几分钟十几名战士已到达现场开展营救工作。因为当时车子处于开动状态,排气管温度非常高,为了解危,战士们顾不上这些,十几个人竭尽全力将车子抬出铁轨。这边车子刚放下,那边的火车就呼啸而过,全体战士们捏了一把冷汗,他们相视而笑,而好多战士的手却被车的排气管烫出了许多水泡。

如今的铁路南桥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成为历史古迹静卧东江之上,守护这座百年老桥的南桥武警中队目前也撤岗了,但其对铁路南桥60多年的守护之情,反映了人民子弟兵的坚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