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企研发呼吸系统新药 有望打破国外垄断格局
■东阳光生物研究所液相室。(记者 程永强 实习生 纪勇 摄)
东莞时间网讯 雾霾天气严重,呼吸系统 疾病 如何预防?对于发病率越来越高的哮喘、慢行肺阻塞等疾病,能否有比进口药更有效的国产药?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近年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光药业”)引进以徐景宏博士为带头人的具有丰富国际新药开发经验的创新药物产业化团队,带领公司的新药研发团队进行呼吸系统创新药开发。
今年,以徐景宏博士为带头人的呼吸系统创新药物研发及产业化团队,入选了东莞市第二批创新科研团队。昨日记者采访获悉,一旦呼吸系统创新药成功研发,有望打破长期被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所垄断的格局。
根据国情锁定呼吸系统疾病新药研发
东阳光药业新药研发高级科学家郑常春博士说,近年大量工业生产、汽车尾气、基建等导致PM2.5大气污染,从而引发呼吸疾病急剧上升的严峻态势,因此加快呼吸系统创新药物的研发,显得迫在眉睫。
事实上,郑常春等医药研发专家的担忧,并非毫无依据。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有4000万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每年新增患者90余万人,人均年治疗费用达3.5万元。
Datamonitor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约有1850万人患有哮喘病,其中有80%生活在城市地区,有51%为男性患者。预计到2021年,哮喘流行病例数会发展到2170万例。郑常春指出,特别是近年北方雾霾的影响日益扩大,威胁国人生活 健康 。
因此,东阳光药业引进以徐景宏博士为带头人的具有丰富国际新药开发经验的创新药物产业化团队,带领公司的新药研发团队进行呼吸系统创新药开发。
郑常春介绍,该项目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国际市场的重大呼吸系统疾病新药的开发与产业化。其中,包括针对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慢性肺阻塞等新药研发,有望撬动百亿产值。
核心成员涵盖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各个节点
创新团队的带头人徐景宏,曾于2010年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曾任美国联邦政府环境保护署、加州政府环境保护署药理毒理学专家、资深毒理学家暨经理,美国默克制药资深研究员、副总经理,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中心副主任。
据东阳光药业介绍,徐景宏还曾负责过10个创新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研究,主持了3个创新药在FDA和SFDA的全程临床前研究及IND/NDA注册,熟悉中国和美国新药申报的程序,尤其擅长创新药开发中的风险评估。
团队核心成员还包括郑常春、彭健、钱正明、龙伯华、郭朕、金传飞等博士,均为药物化学合成、药物制剂、药物临床和非临床实验等方面专家,具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战经验。
东阳光药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创新药物的开发,是一个涵盖药物设计、化学合成、药理毒理、质量研究、临床研究等领域的庞大系统工程。该团队的核心成员涵盖了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的各个节点,形成了“分子设计-结构合成-药效、毒理评价-质量研究-临床研究”的开发全价值链,可以全程独立进行新药的国际化开发,实现项目的产业化。
记者了解到,团队的引进除了获得省市各级政府的资金支持、政策保障之外,东阳光药业也为团队提供了一切能支撑团队工作的条件,使得团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推动项目快速进行。
新药研发欲打破发达国家垄断格局
郑常春告诉记者,过去一些药企为了追求最大利益化,以 经济 效益来换取创新,简单改变药物的分子结构,还达不到真正的创新。该团队药物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想尽办法进一步研发新的药物结构、新的作用机制。但同时,伴随而来的耗时长、成本高等风险叠加,相应地给药企带来不少压力。
所幸的是,该创新团队获得东阳光药业的支持,企业不计成本支持创新。一旦呼吸系统创新药成功研发,便可打破长期被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所垄断的格局。
采访中记者获悉,该创新团队在新药研发上取得新进展。以哮喘项目为例,从2014年起开启研发项目,一年多来团队合成了150多个化合物,通过动物体内的成药性等一步筛选流程,最终选择出一个药效最好、毒性最低、安全窗最大的化合物进行临床前试验,力争尽早使该药进入临床等。
郑常春坦言,“新药研发是医药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创新虽然不易,但我们都是往这条路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