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研发机构为东莞带来高素质人才 多管齐下聚“智库”

29.04.2015  19:41

随着转型升级的推进,产业发展对核心先进技术的旺盛需求与科技资源相对不足矛盾日益突出。南方日报记者 胡国球 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既是创新前提、主体,也是制约东莞创新的根本因素,没有人才,创新无从谈起。

然而,对“世界工厂”东莞来说,人才尤其是素质较高的创新人才无疑是充满历史因素的一大短板。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此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坦言,与广州、深圳相比,东莞高校科研院所不多、科研基础条件薄弱、创新型人才缺乏。特别是随着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产业发展对核心先进技术的旺盛需求与科技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面对上述问题,东莞主政者给出的答案就是把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积极吸引国内相关高校院所来莞合作建设新型研发机构,进而吸引相关人才,增创东莞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多年的实践表明,上述创新研发机构为东莞带来高素质的人才,也带来了诸多产业化项目,一定程度为东莞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智力支持。然而,这种财政出资建设的科研平台,实际成效与投入是否匹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有多高?如何才能让这些机构更好地聚集人才?

1、“创新人才聚集的桥头堡”

在东莞,像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一样的新型研发机构共有24家。其中获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按照最新的规划,东莞争取2015年新增新型研发机构3家,至2017年达到35家。

“新型研发机构有效地为东莞聚集了科研创新人才,营造了良好的人才聚集氛围。”4月27日,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国军告诉记者,研究院作为东莞市政府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创办6年多来,技术研发团队从30人扩充到600多人,引进人才中不乏中组部“千人学者”、海外知名高校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团队就通过该院引进落户东莞,不但带来多名高素质人才,还成功孵化多家公司落户松山湖。

在张国军看来,每个新型研发机构都是人才聚集的桥头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学子通过这类研究机构的老师、学者,了解东莞、来到东莞。张国军举例说,华中科技大学的毕业生通过工研院源源不断地来到东莞创业、工作,营造了良好的人才交流氛围。

引进人才,人才会带来项目、技术。该院与松山湖管委会合作共建的松湖华科产业孵化园,有在孵企业90多家,其中26家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引进了1个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个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智能感知团队)、1个东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1个东莞市创新团队。先后有3家在孵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广东科硕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通过松湖华科成功孵化的一家企业,去年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自称“草根企业家”的公司总经理叶美跃感慨万千,他此前在广州某国企工作,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相关的经验技术,只凭想要创业的念头让他来到了松湖华科,在孵化园的指导帮助下开始生产和研发锂电隔膜生产设备和电池生产相关设备。如今,公司已经拥有18项国家专利、市值过亿元。

中科院云计算中心有关负责人马军峰告诉记者,作为中科院和东莞市政府共建的院地合作机构,中科院云计算中心成立三年多来,现有职工超500人,其中院士3人,正副高级职称7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170人。中心拥有2个博士后工作站分站,开设工程硕士班,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和“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

“我们的到来,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入驻。”马军峰说,目前已孵化企业十多个,总引进云计算相关企业20个。此外,服务企业1000多家,企业新增收入6.1亿,拉动社会新增产值70亿,与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12个。使松山湖成为云计算人才的聚集地。

在东莞,像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一样的新型研发机构共有24家。其中获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按照最新的规划,东莞将继续依托新型研发机构,加强对高层次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的引进,全面提升人才素质。争取2015年新增新型研发机构3家,至2017年达到35家。

南航将执行广州至泰国曼谷廊曼航线
中新网广州4月6日电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6日宣布,广东大洋网
30日下午广州出港机票搜索量瞬间涨4倍
大洋网讯 11月30日广州市番禺区、荔湾区、白云区广东大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