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思政课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25.10.2015  09:08
近日,教育部研究生思政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研讨会在石河子大学举办。来自清华大学、东北大学、石河子大学等高校的4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研究生思政课教师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进行深入研讨。

  原标题:研究生思政课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学生爱不爱上思政课,是思政教育能否办好的关键。对于研究生思政课教师来说,怎样才能增加课堂魅力,向研究生们“讲好中国故事”呢?

  近日,教育部研究生思政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研讨会在石河子大学举办。来自清华大学、东北大学、石河子大学等高校的4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研究生思政课教师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进行深入研讨。

  “问题导向+研究式”模式——

   变“因为教所以学”为“因为学所以教

  “与本科生不同,研究生有学习国家理论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因此,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满足研究生对理论知识的渴求,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研讨会上,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主任委员顾海良说,“问题导向式教学‘接地气’,是最有效吸引学生的途径。

  教育的前提是认知、认同,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莉说,学校在教学中设计了问题导向的研究式教学方法。“我们变‘因为教所以学’为‘因为学所以教’。变从原理、范畴出发为从‘真问题’出发,倡导教师深入了解和把握学生关心的理论问题、‘思想扣子,以及当下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并总结提炼其中的重要问题,层层深入地给予关注、解析,做到自己先明白,然后讲明白,再让学生听明白,进行研究式教学。”周莉说。

  “我们结合当地实际,由传授式向研讨式转变,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研讨式教学,用科学研究的方式将教师的理论成果运用于组织教学中。”研讨会上,石河子大学党委副书记夏文斌说,“研讨式教学改变了传统讲授式的僵化、枯燥和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针对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以及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等重大问题的讨论。

  “专题化+个性化”模式——

   让学生多角度多维度享受理论成果“盛宴

  研究生思政课如何让学生“解渴”,是能否激发研究生学习理论知识热情的关键。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秀阁认为,学校采用专题研究式教学,将教学的重点放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问题上,以此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课程学习有助于其专业的学习与提高。

  “研究生学习重在研究性,思政课也不例外。”中山大学教授钟明华告诉记者,“在专题式教学中,我们突出现实,强调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处处以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实变化为素材,密切联系国际和国家发展面临的各种各样、具体现实的问题,围绕大家密切关注的新问题、尖锐问题、重大矛盾问题,运用严密的理论分析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解读现实,使其对政治现象与政治理论产生亲切感,认识到这些问题就在自己身边,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与思考兴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对现实世界观察理解与正确思考的能力。

  对学生而言,通过专题式和个性化授课,能够领略到不同教师的讲课风格和内容,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多角度多维度享受理论“盛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