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破烂王”袁森一家三口分离三年后终团聚

23.05.2015  13:05
连日来,在岳阳好心人的帮助下,一名中年男子一瘸一拐地回到兴宁龙田镇龙盘村老家与妻儿幸福团聚,场面感人。这个男子正是本报民生一线栏目此前报道过的小小破烂王袁森的父亲袁金炎。他们一家三口,分离三年后终于如愿团聚。


2012年,本报对岳阳“小小破烂王”袁森的报道截图。


袁森和父亲一起将家中的生活用具洗干净,开始新生活。 (黄佑鹏 钟思婷/摄)

  ●本报记者  练海林 特约记者  黄佑鹏  钟思婷

  连日来,在岳阳好心人的帮助下,一名中年男子一瘸一拐地回到兴宁龙田镇龙盘村老家与妻儿幸福团聚,场面感人。这个男子正是本报“民生一线”栏目此前报道过的“小小破烂王”袁森的父亲袁金炎。他们一家三口,分离三年后终于如愿团聚。

  两地媒体接力助袁森回家

  10多年前,下肢残疾的袁金炎带着智障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袁森到岳阳寻工,因身体原因只能靠捡垃圾维持生活。小袁森自小一人背着蛇皮袋,昼夜在岳城街头“寻宝”,被当地称为“小小破烂王”。得到岳阳媒体关注后,他在当地好心人帮助下上起了学。然而,2012年5月,由于父亲偷窃入狱,小袁森及智障母亲只得再次流浪街头捡起了破烂。

  为帮助袁森及其母亲回家,2012年6月,由岳阳长江信息报、梅州日报两地媒体联动,党委政府、民政部门一起出力,圆满完成该跨省爱心之举。本报“民生一线”栏目先后以《岳阳“小小破烂王”袁森想回兴宁老家》、《“小小破烂王”回到老家 跨省爱心之举圆满完成》、《袁森的新年愿望——盼爸爸回来,早日住进新房》为题,持续跟进报道了此事。在本报及当地镇党委政府、民政部门、乡邻的帮助下,袁森一家获得了低保金,袁森也在龙田镇中心小学上学,他们家还盖起了一套二房一厅一厨共60平方米的房子。然而,当年袁金炎入狱后,一直未有消息,未能助袁森一家早日团聚这也成了记者及龙田镇政府、袁森亲人心中的遗憾。

  岳阳好心人再助袁父回家

  今年5月3日,袁金炎刑满释放,湖南津市监狱发给他100元路费。然而,他从常德津市到岳阳的长途汽车费就用了95元,再加上在岳阳举目无亲,他只好捡废品积攒路费,晚上就睡在公园凉亭木凳上。十多天来,捡废品卖的钱除了勉强保证每天吃上2顿饭外,完全攒不到买票回家的钱。5月16日,在岳阳巴陵中路洞庭大厦前捡拾垃圾时,袁金炎被驾车途经此处的当地好心人肖清华发现后,长江信息报首席记者韩章及众多好心人再次聚集在一起,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安顿袁金炎,并联系兴宁的亲人前来接他。5月18日,袁金炎的姐夫王钦胜、外甥女婿邓伟泉从兴宁赶到岳阳。见面后,袁金炎与王钦胜搂在一起失声痛哭……

  一家团聚期盼住进新房

  前天,在亲人的帮助下,袁金炎回到兴宁与寄住在邓伟泉家中的儿子袁森、妻子肖春燕团聚,袁金炎哽咽落泪,而袁森则高兴得又跳又笑。随后,三人在亲人的陪同下,回到老家龙盘村租住的民房,开始新的生活。

  “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岳阳那些好心人的恩德,也不会忘记梅州日报社记者、民政部门及龙田镇党委政府,在这两年给了我儿子、妻子那么大的帮助,今后我再苦再累也不偷不抢,多做善事回报社会……”袁金炎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袁森已经入读龙田中学初一年级,由于缺少家庭教育,学习成绩属一般,但和同学相处很好。另外,在当地政府及民政部门帮助下新建起来的房子,由于存在后期资金缺口,并未完成装修、水电入户,因此1年多来一直空置着,袁森一家住新房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龙田镇民政办主任罗广宏告诉记者,袁金炎回家后也来到镇政府,表达想要装修新房的意愿,镇党委政府也非常关心。“我们也建议通过当地老人会帮助发动乡邻捐一点,民政部门再帮扶一点,把新房完善,让袁家居住。”罗广宏说。

  除了希望能住上新房外,袁金炎还希望能找份工作维持生活。“接下来一家三口如果只靠低保金生活会非常困难,妻子智障生活不能自理,我因为肢体残疾,平时只能一瘸一拐地走路,不能干重活,也不知能做什么才能扛起这个家……”说起未来生活,袁金炎心里依旧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