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行天下》见证大国工匠破茧成蝶 培育南粤工匠 服务“广东智造”

25.01.2017  21:38

目前,全省共有招生技工院校156所,其中国家级重点技校60所、高级技校48所(含技师学院35所),在校生人数61.8万人。高级班和技师班在校生规模达到24.95万人,占在校生总量的40.37%。其中,部分优质技工院校招收的高中生占总招生人数的70%,高技班招生人数占总招生人数90%以上,达到广东技工教育历史新水平。

目前,在校生人数约占全国1/5,教研成果一等奖总量占全国55%。

我省基本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被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誉为全国技工教育的一面旗帜。

一生择一事,成就匠人;一事忠一生,磨砺匠心”。2016年12月22日起每周四22:00,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广东卫视承办制作的《2016技行天下——匠人匠心》播出。2012年首次开播以来,《技行天下》这档大型职业技能竞技类节目“为劳动人民选秀,选劳动人民的秀”,在开播的第5个年头,走出演播厅、脱离真人秀,以纪录片的形式,深度解读广东的“匠人故事”,直观勾勒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2016技行天下——匠人匠心》探秘18种多元职业,备战世界技能大赛,见证大国工匠破茧成蝶。就在2017年1月13日,广州市技师学院选手黄枫杰、黄晓冲在世界技能大赛原型制作项目国家集训队第一阶段(五进二)中包揽前两名,率先为广东锁定我国首张进入今年10月14日-19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入场券。原型制作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专家组组长熊志勇表示,“‘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就是创新驱动,原型制作很好地扮演了这一角色。以世赛基地风范作为带动,以选手所在省市为切入点,加强区域辐射功能,弘扬当代中国工匠精神,助推实体经济转型。”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技工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的人才基础应该是技工”、要求“大力培育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不断创新技术、产品与服务,提高主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近日召开的中共广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广东抓实体经济,核心是抓制造业。要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培育发展新产业,推动制造业加快迈向中高端水平。

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行动计划(2016-2018年)》提出要全面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提升各类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总体保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等。这些都为技工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迎来了大好机遇。

传承卓越

工匠精神筑梦收获世赛

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频词;12月14日,“工匠精神”入选2016年十大流行语,再度引发人们热议与思考。

中国人信奉一技傍身是最妥帖、踏实的营生方式,由技而生的手工艺品,为中国人带来极为特殊的情感共鸣。阳江漆艺馆内,古老的漆器纹路别具一格,漆皮细致滑腻,漆色历久弥新。陈奇积每个星期都要花上一天,安静地待在馆内,看看这些古老的漆器。陈奇积说,“1962年的时候我就到阳江漆器厂跟着老师傅学习,那时候厂里面的人分工都很细,有的人刷漆,有的人刮灰,一个人只能做一个工序,把这个工序做到极致。

少年熬成白发,世道变了模样,78岁的陈奇积佝偻着身子,静气,凝神,日复一日。工匠,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文明的书写者。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工匠精神又意味着什么?

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是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跃升的坚实支撑。不少专家表示,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一国产业发展需要经历农业输出、低端制造、中高端制造、创新科技中心的四个阶段中,我们仍停留在第二个阶段。广东是中国制造大省和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但广东的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挑战仍然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代工、模仿、贴牌和低端产能一度成为“广东制造”的痛点。以工匠精神为引领,补齐“广东智造”技能人才短板,是广东技工教育的重要使命。

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规矩、特别讲奉献”机械精神就是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和体现之一。正是这种精神让张志坤、钟世雄、林春泷成就了摘取43届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让方汉宏、黄灿杰摘取铜牌的“机械梦”,匠心筑梦,他们以实际行动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榜样。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只是众多广东技工院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东技工院校以工匠精神为引领,扬威国际、国内大赛。在2015年巴西圣保罗举办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广东省14名选手参加了12个项目的比赛,取得了2枚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和4个优胜奖,所有参赛选手均获奖,奖牌总数占全国的一半。广东技工院校教师队伍是一个同时拥有高超技能水平的强大队伍。据统计,他们通过技能竞赛获得“广东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有217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

弘扬工匠精神,广东省技工教育一直在积极探索中迈开前进脚步。在招生数、在校生人数、校生均规模、就业率、技能鉴定人数、教学科研成果、全国性技能竞赛获奖名次和奖牌数目、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等8项综合指标均位于全国前列,基本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被国家人社部誉为全国的一面旗帜。

2017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我国参赛项目44个,广东参加项目43个,共有86名选手入选其中39个项目国家集训队;与此同时,我省还建有国家集训主基地10个、副基地10个,承担国家队选手集训和选拔任务。这20个基地全部由技工院校设立,充分展示了广东技能人才年轻队伍的强大实力和技工院校的重要作用。作为塑料模具工程项目、综合机械与自动化项目的中国集训基地,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打造了由18位教练组成的金牌教练团队,为参赛选手量身定制专业训练课程,培养精英栋梁,为中国制造争得无数荣耀。总教练李明,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艺,以及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24年的教师生涯中获誉无数,也因为雷厉风行,不苟言笑的性格,被学生称为魔鬼教头。李明说,“我们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让中国成为世界瞩目的技能强国,这是我们始终的追求。

坚守锤炼

校企合作引领内涵发展

冯文虎从2005年开始做电焊学徒工,扎实稳打,在30岁时获得“技师”证书,成为“广船国际最年轻的技师”。焊接技术是制造船舶的一项关键技术,需要大量的焊接工人。仅仅靠一己之力,再厉害的师傅也无法建造一艘大船。冯文虎说,中国有句古话“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这在我们焊接里是不存在的,“不教会徒弟,累死的才是师傅。”如同他师傅那样,冯文虎一直致力让焊接传人薪火相传。

广东是人口大省,就业总量的压力和结构性失业矛盾长期存在,“就业难”与“技工荒”并存的现象日益凸显,技工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面临巨大缺口。2016年前三季度,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达436.71万人次,占市场需求的53.68%;但进场求职的技能人才381.91万人次,月均供求缺口达17.53万人次。这就要求广东大力推进技工教育改革发展,进一步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

传统的技工教育模式面临培养掌握高、精、尖技术的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培养的技能人才队伍产业分布不均衡;专业趋同、老化、缺乏特色等问题。从2012年开始,广东省技工教育按照“控制规模、调整结构、提升内涵、特色发展”的总体思路,调整发展定位,从过去注重规模发展转向内涵高端发展。

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加大专业扶持力度,引导全省专业结构优化调整。2016年广东省运用技工教育专项资金扶持33个省级重点专业和10个特色专业建设,2017年将继续支持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开展技工教育强师工程,实施强师领航计划,建立完善师资培训体系。构建起“学院+基地”的师资培训网络,开展教师轮训工作,年培训教师5000多人次,实施“双百双向”国际交流计划等。以深化校企融合为抓手,搭建高水平的校企合作平台,大力支持学校与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以市场为导向,对接企业、对接产业园,支持学校和企业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养、技术研发、办学质量评价、招生就业等方面深度合作。以珠三角技工院校为龙头,引领粤东西北地区学校均衡发展。支持珠三角地区高标准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办学一流的全国一流技师学院,带动全省技工院校整体水平提升。2016年9月起,实施百校协作腾飞计划,推动优质技工院校与薄弱学校开展结对帮扶。

广东省技工院校依托与西门子公司合作,积极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探索了具有广东特色的“校企双制”办学模式。2014年,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与西门子公司签订共建校企双制机电工控示范园协议,西门子为校企双制班的师生设立了全国唯一的“工程创新”奖和奖学金,每年奖励2名优秀教师和6名优秀学生,并100%推荐到西门子及其客户中就业。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西门子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实训基地由学院与西门子按照2:1出资,共建设工业自动化高级实训室、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室、PLC综合实训室和典型工业实训室四个实训室。

目前,校企合作在广东技工院校已成共识,并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校企合作品牌,其中的“百校千企”合作平台模式被多个省市借鉴推广,“校企双制”办学模式有效带动了广东技工教育的快速发展,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广东技工院校在校生人数约占全国1/5,基本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开展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内在需求和重要法宝。

弘扬创新

顺势谋变产业转型升级

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对技能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人力资本质量是决定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技能人才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当前,广东省委、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力推进产业共建,助推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一体化发展,打造现代产业体系,都迫切需要加快培养一大批适应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公共服务需要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充实到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为推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如何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是当前技工院校必须思考的问题。

2016年,人社部公布一批技工院校新增专业和专业方向。在36个新增专业中,以工业机器人、3D打印技术等为代表的二产专业达六成。随着我国制造行业不断升级,机器人市场不断扩大。大量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战略,企业对员工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机器人技术人才成为很多企业的需求对象。有预测认为,未来三年,机器人在电子、金属、橡胶塑料、食品以及医药行业的出货量将超过汽车行业,一般制造业领域将成为工业机器人的新战场。工信部教育考试中心副主任周明近日称,未来我国机器人操作人员缺口将超过500万。

不少技工院校看到契机,纷纷开设工业机器人专业等新兴专业。如在广州,多家市属技工院校2016年开设了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物联网技术应用、3D打印、无人机应用技术等专业。

广东的第二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广东一直是全国制造业大省。虽然受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部分中小企业面临减产甚至倒闭的困难,但在政府的帮助扶持下,部分工厂企业化危机为转机,反而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也逐渐加入到这场竞争中来。

如何推动技工教育与产业发展更好衔接,广东技工院校各显神通积极探索。以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为例,通过与珠海汉迪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共建了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联合开发中心,配有工业机器人实践区、机器人实训室,机器人一体化教学室和数十台各种类型的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用于该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此外,2015年10月份,该院先进制造产教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更好服务于广东先进制造产业的人才需求,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据介绍,目前,广东技工院校第二产业专业以机械类和电子类专业为主,2013年至2015年招生数超过12万人,占第二产业专业总招生数的79.7%,这与广东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