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城市堵局 铺就生财之道

05.07.2014  18:15

  ●本报记者  郑炜梅

  通 讯 员  邬亦军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建成区的逐年增大,我市城区人口和车辆不断增多,一些道路的交通状况不容乐观。为了破解城市“堵局”,我市加大市区道路改造和乡村公路建设力度,城乡交通状况有了很大改观,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畅通市内交通破解“堵局”

  梅城环城路梅江区段改造工程起点位于梅江区月梅,终点位于梅县区锭子桥,全长8.1公里。近日,记者在环城路施工现场看到,机动车道已经全部铺上了沥青,宽畅的六车道上不时有车辆驶过,工人们正紧张进行非机动车道、绿化、亮化等附属工程的施工。

  客都大桥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预计今年9月底开工,2016年国庆前建成通车。届时,该桥将极大缓解过江交通压力,成为连接江南新城和梅县区新城的城市主干道。

   美丽公路串起美丽乡村

  “坎坷不平的小路”是很多人对农村公路的最初印象。自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我市乡村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干净整洁的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并因地制宜营造出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自开展“十村联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梅县区已投入3735万元,新建村道、绿道等47.5公里。如今十村之间村村有公路连通,驱车行走在各个村落间,处处金柚飘香,小桥流水,美不胜收。记者沿着X009线阴那山旅游公路前往大埔县大麻镇,只见昔日狭窄的水泥路如今变得宽畅许多,约20分钟就能到达千年古刹万福寺。万福寺周边,平整的道路延伸到小留村、坑尾村的各个景点。

   路路畅通铺就富民绿道

  四通八达的道路不仅让市民、游人出行更加方便,也让村民搭上了致富快车。

  在雁洋镇南福村蜜柚公园,一条宽约6米的绿道贯穿其中。村干部告诉记者,以前这些路都是狭窄的黄泥路,每当柚子成熟时,村民们就得雇人将柚子从公园的山上挑下来,既耗时耗力,成本也高。如今道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柚子采摘下来后能直接运到村民家中,再也不需要靠肩挑了。

  除了加大城乡主干道改造力度,我市还大力建设旅游公路,今年全市旅游公路改造项目就有9个。道路畅通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经营农家乐的村民越来越多。雁洋镇南福村村民杨元君就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种下了上百亩的火龙果。“道路畅通后,来旅游的人多了,我打算把果园进一步做大,为游客提供亲手采摘等游乐服务。”杨元君信心十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