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风》热血为青春正名 上映好评如潮票房破亿

13.08.2015  11:05

  陈伟霆

  由林超贤执导,彭于晏、窦骁、崔始源、王珞丹、陈家乐、欧阳娜娜、连凯主演的热血青春大片《破风》上映之后好评如潮,票房顺利破亿,稳中上升。电影里的竞技场面令人肾上腺素激增,被赞“单车版《速度与激情》”。而也有网友说,这是一部单车版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是对近年来泛滥银幕的青春电影的一次重启与正名。 扬子晚报记者 张漪

   太狗血的青春片被嫌弃

  在电影的分类里面,是没有“青春片”这一类型的。随着2011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两岸三地的火爆,出现了一大批怀旧方向的电影,几年下来,这一类的电影逐渐陷入了无病呻吟的怪圈,成了出国、打胎、死人、劈腿等几样元素的排列组合:有打胎有出国有死人的是《致青春》,有打胎有出国没死人的是《同桌的你》,有打胎没出国有劈腿的是《匆匆那年》,没打胎有出国有死人的是《左耳》,没打胎有出国没死人的是《何以笙箫默》……那么,有没有不出国不打胎不死人的青春片呢?得到的回答竟是:“什么都没有,你的青春被狗吃了吗?

  这些狂洒狗血的青春片让观众吐槽不已,长期的不思进取同质竞争,使得青春电影越来越被人嫌弃。市场需要一部电影来为青春电影正名,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样的任务居然落到了《破风》这样一部运动题材电影身上。实在是一件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情。

   有爱情,无矫情;有友情,无基情

  林超贤导演说:“《激战》是替中年人打气,而《破风》是替年轻人打气。”所以,《破风》里的种种,正是导演对于青春的态度。

  在以往的青春片里,爱情往往是最浓墨重彩描绘的,给人的感觉是青春就剩下三件事:吃饭、睡觉、谈恋爱,并且在大多数电影里面,后两件事其实是可以合并的。而在《破风》里面,爱情很重要,导演林超贤所说:“既然是回到青春,爱情一定是必备元素。”但是,爱情并不是青春的全部,导演也说:“彭于晏与王珞丹之间的爱情,首先建立在他们两个都是运动员,只有运动员才能体会到彼此的艰辛,也只有运动员才能为对方的每一次成绩的取得而心灵契合,所以,他们之间首先是惺惺相惜,然后才有爱情的出现。”因此,《破风》里的爱情有着坚定的精神基础,与那种拧巴的矫情有着天壤之别。

  近年来的电影还有一个特点:无基腐,不成活。几乎每部电影都要在这方面下一点功夫。《破风》在宣传的时候,虽然彭于晏、崔始源、窦骁也经常拿这个凑梗,王珞丹也会开玩笑把彭于晏和窦骁凑作堆,但在电影里面,你能看到浓浓的兄弟情,能看到同一车队时的心灵相通和不同车队时的亦敌亦友,但基情并不是《破风》的基调。在这方面,《破风》的处理显然比其它电影要好太多。

   爱拼才会赢的血汗青春

  正如在《破风》路演时,有带着孩子来看电影的家长说的那样:“这是一部适合祖孙三代一起来电影院看的电影,因为它是一部最热血最青春最正能量的电影。”《破风》是近年来的电影里面,虽然没有主打励志大旗,但反映出来的主旨比其它电影都励志的作品。《破风》告诉我们,青春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仇铭在自行车上都有天赋,但依然要骑出绕地球三圈的距离,才有可能练成巅峰车技;窦骁因为打禁药而离开赛场的经历也告诉我们,人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要学会承认自己的错并付出该有的代价,而如果你在年轻时走错了路,无论什么时候回归正途都不算晚;崔始源得知自己的经纪人对彭于晏施过暗算,他暴怒并炒掉经纪人,这也告诉我们,人的尊严不是靠输赢,而是靠堂堂正正的努力……类似的桥段,在《破风》里实在不胜枚举。

  综观所有青春片,只有《破风》走出了矫揉造作怪圈,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爱情不是青春的全部,矫情和为赋新词强说愁同样不是青春的常态。青春就是用来流血流汗的,青春就是用来拼搏厮杀的,爱情、兄弟情、友情,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才叫做青春。所以说,《破风》否定了所有的“伪青春片”,是对青春的正名与重启。唯其如此,这部电影才更加的珍贵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