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杨国强:建议规定年轻人满20岁才出来工作
(原标题:碧桂园杨国强:建议规定年轻人满20岁才出来工作)
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
“上午,我很想把那个政协提案交一份给习主席,后来觉得这样会违反纪律,还是忍住了。”日前,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社会扶贫论坛上发言时,60岁的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老老实实地交代了这么一段心路历程。
当天上午,刚刚荣获2015“中国消除贫困奖”的杨国强应邀出席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并得到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亲切会见。
“中国的明天在于提高国民素质”
这份神秘的提案,指的是杨国强去年向全国政协提交的《关于加强职业教育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案》。
这个提案里面有相当大胆的一个设想,并且在最近几天被杨国强连续四次公开提及和发展:新加坡、韩国等国家要求年轻男性都必须服兵役,建议国家规定年轻人要满20岁才出来工作,要么读完研究型大学,要么接受了良好的职业教育,有钱就自己读,没钱就国家给。
他用朴素的语言说:“如果我们真的这么做了,你想,30年后,国民素质会怎么样?我自己感觉,这个是中华民族未来最了不起的事情。中国的明天就在于把国民的综合素质尽量提到最高。”
杨国强以德国为例。德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正是通过成功的职业教育,为“德国制造”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产业工人,也成为德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德国的案例可谓深入人心。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去年3月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演讲时表示,核心竞争力在全世界前10位的国家,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职业教育所占的比重很大。在人力资源结构当中,德国职业型的占了78%,学术型的占了22%,瑞士职业的占了82%,学术型的占了18%。这样的人力资源结构支撑了它们的经济结构,使得它们的实体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得到不可摧跨的发展以及不断提升。
我国人力资源结构存在问题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今年6月,人民日报援引人社部的数据称,目前技能劳动者数量只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19%左右,高技能人才的数量更是仅占5%。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严重不足,技工短缺的现象非常突出。(备注:此处有关我国与德国、瑞士的数据统计口径可能不同。)
众所周知,求职难与用工荒在我国已经并存多年。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101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的统计分析,2015年第三季度各技术等级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1,其中技师、高级技师、高级工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较大,分别为2.04、1.9、1.83。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中国制造业顶层设计——“中国制造2025”应运而生。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进,技能型人才将出现更大缺口。
对此,杨国强给出的建议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是将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它既可以解决个人就业收入问题,也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凭借一技之长,改变个人命运,进而兼济天下。这在杨国强本人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杨国强出身贫寒,18岁之前连鞋子都没有穿过,但是他学会了盖房子这门手艺,就从建筑工人一步步做到了千亿房企的董事局主席。他的企业年度纳税额超过120亿元,他乐善好施,奉献社会。
投入逾5亿推动职业教育扶贫
令人倍受鼓舞的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加快发展,已经在国家层面得到战略部署以及贯彻落实。
在去年6月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直接把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联系起来。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同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一重大战略,并强调要“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杨国强和女儿杨惠妍及其企业便是在其中默默行动多年的一支社会力量。早在2006年,他们便在四川省国家级贫困县马边和甘洛分别协助政府建起了当地唯一的职业中学。同时,他们还大举开展对农民、复转军人的免费技能培训。
2013年,他们还出资3.5亿元创办了全国唯一的全免费大专院校——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对所有入读学生,学校不仅免除一切费用,还发放日常生活补贴。
值得关注的是,该校吸取德国“双元制”等国际先进经验,推行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学生在学校、企业等两类场所学习培训,并得到学校教师、企业中高层从业人员的双重辅导,实打实地掌握职业技能并遵从职业道德。该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可谓领全国风气之先。
18年来,杨国强和女儿杨惠妍以及碧桂园集团共投入21亿元用于扶贫。其中,专项用于教育扶贫的超过9亿元,41875个贫困人员得到了他们的直接帮助。而职业教育扶贫又是其中的重点,他们十年磨一剑,累计投入超过5亿元,直接帮助超过3万人。中国消除贫困奖组委会评价杨国强“是民营企业家教育扶贫创新的典范”。
【故事】
寒门学子怒放的生命
王志为,是清远市英德市石灰铺镇转村人。去年,他刚好十八岁,出门远行到清远市清城区求学,就读于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
他的妈妈有病在身,生活不能自理。由于家境贫寒,他虽然已经是大小伙子了,但是在村里人乃至在亲戚面前也时常不敢开口说话。
去年高中毕业的他原本计划到工地上搬砖,或者到工厂拧螺丝。不过,时来运转,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大学——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居然碰巧在去年落成开学,而且他被录取了。
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他和家里人一开始都满腹狐疑。不过事实证明,天上真的掉馅饼了,而且还砸到了他们的头上。他几乎“全裸入学”,因为学校包了学费、教材费、食宿费、寒暑假往返路费等一切费用,还发放衣服、床上用品以及生活补助。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王志为,活脱脱变了一个人。他如饥似渴地在课室、学校二期工程现场等学习工程造价专业技能,他广交朋友,爱上篮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
“我以后要做一个工程造价师。”王志为对未来充满期待。现在,他已经可以算出盖一栋楼所需要的钢筋水泥等建材,并可以给出几套报价方案。
有变化的,并不止王志为一人。“这一年来,孩子们最大的变化就是有目标了,有奔头了。”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院长卢坤建感慨良多,他说,“原来他们大部分都比较迷茫、比较焦虑,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到了这里,不仅实打实学到专业技能,而且学院的创办者杨国强先生说了,只要学到真本领,不怕没工作,所以这一年来,孩子们整体上热情高了很多,朝气蓬勃的,他们感到未来是触手可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