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国学教育呈现新亮点

24.03.2015  13:34

杨菲蓉教授介绍本学期国学经典“晨习课”的安排。 


学院老师在表演硬笔书法

        2015年3月20日晚,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公共课教研室在国华大楼学术报告厅,给全院学生举办了国学经典“晨习课”解读暨第一期国学讲座,学院国学经典“晨习课”呈现新亮点。 
        国学教育是学院公共课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学院公共课教育坚持“两个教育”有机融合,即“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整合,从而构建“立德树人”的“大思政”格局。“大思政”的“”,有以下三层含义:一是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扩容,即融入国学精华教育;二是指思政课程教学时数的增量,即两门思政必修课的总学时共达252学时;三是指思政教育已超越课堂范围,与军事体育一体化教学、准军事化管理、社会实践、顶岗实训、导师制育人、学生党团社团活动、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密切联系在一起,共构“立德树人”的新机制新体系新格局。学院力图通过三年的改革和建设,在充分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学教育有机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层次分明、内容互补、形式多样、目标一致”的完整的系统的“大思政”格局,服务学院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 
      公共课教研室对本学期国学经典学习的形式、内容及管理作出了新的调整和安排:其一,名称之变更,即由原来的“国学经典早读活动”变更为“国学经典晨习课”。从“”到“”,意味着学习形式由原来简单划一的“”发展为丰富多彩的多样化形式;从“活动”到“”,意味着国学“晨习”之地位由原来含有“机动、随意”寓意的“活动”提升为常规化制度化管理的课程。其二,“晨习课”阅读内容的拓展延伸,除了历久弥新的古代蒙学读物外,还会尝试着选编一些与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相契合的读物;其三,成立班级“晨习课”负责小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注重质量和效果。 
      同时,随着学院全面推进校企共同办学、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大思政”将随着企业课堂的开展做出相应教学模式改革:走出课堂,深入企业现场,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相信这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乃至整个大思政教学体系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