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稻浪、碧水荷香,华阳湖省级碧道试点基本建成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伴随着华阳湖省级碧道试点的推进,建设之初的美好愿景,如今正逐步变成现实。
6月5日,记者来到华阳湖省级碧道试点走访,发现省级碧道试点项目已基本建成,成为周边群众新的“打卡地”。伴随着碧道的建设,华阳湖周边生态环境正迈向新的更高台阶,这让群众更深刻地感受到东莞治水所带来的“红利”。
生态环境再提质
6月5日9时许,一阵欢声笑语打破了华阳湖畔的宁静。记者当天来到华阳湖省级碧道试点项目采访时,恰巧遇到了麻涌镇的民间河长卢沛荣。他与志愿者们当天来到华阳湖湿地公园,准备开展“世界环保日”主题宣传活动。
卢沛荣告诉记者,华阳湖一直是东莞治水的一张“名片”。去年以来,随着我市推进华阳湖省级碧道试点建设,他和其他在麻涌生活的市民也明显感觉到了华阳湖周边的生态环境正在迈向一个新的更高台阶。
卢沛荣所言不虚。记者实地走访也发现,通过推进省级碧道试点建设,不仅华阳湖的水质进一步得到改善巩固,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周边生态环境和景观也迎来了更高质量的提升。
沿碧道而行,来到马滘河片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不远处的田头处还能看到田头间栖息着一群白鹭。原来,华阳湖碧道试点范围内原有203.7亩的连片撂荒农地,按照碧道建设的指引要求,对该区域也进行了改造升级。结合麻涌传统的水稻种植文化,麻涌镇河长办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碧道建设,招引了该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地块,打造了优质水稻种植展示基地。
如今,曾是撂荒的农地上已复种了水稻。从空中俯瞰,大家还能发现稻田中藏有“彩蛋”:不同颜色的稻谷就像“画笔”一样,在稻田上“作画”。这幅自然“画卷”上,不仅绘制了万里碧道的图案标志,还写上了“万里碧道,美丽麻涌”八个大字。
穿梭在稻田之间继续沿碧道前行,记者还看到了新修建的长约350米的亲水栈道。置身于新铺设的亲水栈道上,身旁两侧是不同的景观:一边是风吹稻浪,另一边是碧水荷香,两者共同构成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美景。
治水成果彰显
华阳湖段万里碧道试点建设项目的范围,包括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及麻涌河一河两岸约18.3公里碧道及周边3.62平方公里的区域。
记者了解到,为了高标准打造华阳湖段万里碧道试点建设项目,去年以来,我市以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安全提升、景观与特色营造、游憩系统等五大建设任务为重点,全力推进13个近期项目建设,当中包括分散式污水处理站、污水管网、河道清淤等3个水环境治理工程,生态岛、红树林种植、薇甘菊外来物种控制等3个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麻涌河防洪景观墙、水闸立面改造等2个水安全提升工程,马滘河片区绿化提升、绿道及周边景观提升、203亩农田整治及种植项目等3个景观与特色营造工程,以及湿地宣传教育路径、碧道标识系统等2个游憩系统构建项目。
与此同时,麻涌镇也按照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部署要求,全面压实镇、村两级河长责任,以水质改善为目标导向,强化履职考核及责任追究,充分发挥基层河长巡河的作用,加强对华阳湖周边企业的监管和整治,累计完成了对碧道周边河道私设的20多处排污口的整治。
通过推动万里碧道试点项目建设,狠抓河长制的落实,华阳湖碧道沿线的水生态环境修复进程继续加快。据麻涌镇河长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华阳湖周边水质今年已稳定达到Ⅲ至Ⅳ类的标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愿景正在变成现实。
记者走访时还注意到,碧道试点项目基本完工,效果逐渐显现,优美的自然生态,逐步完善的游乐设施,让这里成了周边群众和外来游客的 “打卡点”。在优美亲水的环境中,人们在游玩过程中也深化了对治水和碧道建设工作的认识。
“经过几年的综合治理,华阳湖水生态环境不断提升,特别是去年以来推动万里碧道的建设,让华阳湖片区再次重现昔日‘鱼米之乡’的场景,周边多了很多鸟类,进一步丰富了华阳湖的生态系统。越来越多群众在游乐的过程中,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治水工作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卢沛荣告诉记者。
麻涌镇河长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立足华阳湖近年来治水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市、镇两级加快推进华阳湖碧道项目建设,持续巩固水污染治理成效,推动“治污”向“提质”迈进,并做到还河于民、还湖于民,这将有助于让群众感受到治水的意义,也让更多人能切实享受到东莞治水的成果。
全媒体记者 伍江
麻涌供图
全媒体编辑 贾庆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