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起迎战污染防治 守望碧水蓝天净土”③|每天百万立方米污水变清流
市区污水处理厂技术人员监测水质
“设计规模40万吨/日,现在每天平均处理30万吨。”4月21日上午,南城石鼓村王洲,市区污水处理厂有关负责人指着汩汩流水,自豪地说,“市区的污水就在这里变成清流。”
市区污水处理厂是水务集团旗下规模最大的生活污水处理厂。这样的污水处理厂,分布在全市33个镇街(园区),担负起处理辖区内污水重任。全市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推进会召开后,市水务集团加快构建污水处理厂运营体系,力争在今年年底实现污水处理“全过程、全时段、全区域”监控,全面提升污水收集处理的水质水量。
构建污水处理厂运营体系
市区污水处理厂成立于2002年6月,厂区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日处理生活污水设计能力为40万吨,承担莞城、南城、东城、万江南面的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任务,服务区域达96平方公里。
市区污水处理厂有关负责人坦言:“清水变污水,很容易。但污水变清水,却不容易。”在市区污水处理厂,污水至少要经过六道工序,才能达到排放标准,注入河涌。
作为统筹全市涉水产业项目的全产业链综合性集团,市水务集团负责运营21个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总设计规模159万吨/日。过去一年,完成污水处理总量3.72亿立方米,日均111.38万立方米,同比增加33.58%,水污染削减量分别为COD 58240吨、氨氮5625吨、总磷1412吨、总氮5998吨,成为东莞治水攻坚战中重要力量。
受疫情影响,东莞用水量较往年同期有所下降,对市区污水处理厂也造成一定影响。市区污水处理厂根据进水水质、生化系统、二沉池系统的实际情况,调整并优化内外回流量、曝气量、加药量,增加混凝剂投放浓度,强化活性污泥的絮凝性与沉降性,以保障处理水量,保证出水全部达标排放。截至4月20日,市区污水处理厂处理水量3596.93万吨,日均30.42万吨,基本解决了市区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污水处理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目前全市35家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处理规模可达247万吨/日,预计每年约可以削减COD18000吨、氨氮2700吨。从整体来看,东莞的污水处置能力基本能满足需要,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部分污水处理厂常年满负荷运行。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污水排放量和处理量也日益增大,构建污水处理厂运营体系、污水处理新增扩容也提上议程。
当前,全市污染防治进入战时体制,市水务集团切实提升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效率和投资效益。市水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锦容表示,将全面推进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建、提标升级改造及深度处理建设,构建污水处理厂运营体系。加快建立与地区经济产业发展和人口增长规模相适应的污水收集处理体系,从污水处理厂末端治理倒逼全市合理规划污水处理设施布局。
狠抓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
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是“治水”的重要一环,也是市水务集团提质发展的关键内容。全市污染防治进入战时体制后,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也加快步伐。
受污泥处置单位收运力不足影响,市区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中污泥浓度,目前已超过设计标准。由于污泥泥龄过长,导致二沉池泥位过高,污泥沉降性能变差,在一定程度影响市区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营。
为解决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问题,保证出水水质,市水务集团根据市政府部署,积极参与谋划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建设,在旗下污水处理厂增设4个污泥处置项目,每天均可处理200吨污泥,预计下半年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此外,提升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能力,必须加强检测设施建设,提高及时检测发现污水异常的能力;做好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措施,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机制和快速执法响应机制,强化污水处理厂应急管理能力。
尹锦容表示,市水务集团已委托设计单位,针对旗下污水处理厂编制“一厂一策”技术改造方案,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厂抗冲击能力。推动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集约处理取得实质性突破,持续改善国考断面水质和水生态环境质量。
全媒体记者 周桂清 文/图
全媒体编辑 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