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民间社会企业认证办法出台 一批社会企业将获“民间执照”

17.09.2015  22:18

  记者日前从慈展会组委会获悉,我国首个民间社会企业认证办法《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办法(试行)》将在第四届中国慈展会期间正式发布,届时将为一批社会企业颁发首批“民间执照”。 

  民间执照破解“身份尴尬” 

  社会企业强调用商业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百年。而在中国,社会企业缺乏法律支持,不能享受税收优惠等政策。此外,社会企业没有专门的注册形式分支,只能进行工商注册。因此,社会企业很难获得风险投资、贷款和捐赠,容易落入既不是完全营利性公司、又不是传统非营利组织的两难境地。 

  “近年来,社会企业在中国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各方在概念和实践上存在不同意见。为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提高公众对社会企业的认知,推动社会企业的健康、有序和快速发展,急需建立我国的民间‘认证标准’。”  慈展会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办法(试行)》由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南都公益基金会、深圳市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和社会企业研究中心等五家机构联合主办。社会企业研究中心秘书长张嘉伟表示,出台认证办法对社会企业有一个规范和定义。通过认证的企业,有助于其提高社会影响并获得信赖。没有通过认证的企业,有助于其依照认证办法,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对照,发现在组织管理上的问题。“这有助于培育社会企业家精神和社会企业团队。” 

  符合5个条件可申请“执照” 

  目前,该《办法》将组织目标、收入来源、利润分配、组织管理、注册信息等作为社会企业核心认证要素,并对通过认证的机构提供资金、人才、孵化方面的支持。 

  根据《办法》对于社会企业的定义,申请机构需要符合以下5个基本条件:一为组织目标:促进就业、扶持特殊群体或解决其他特定社会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扶贫、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农业、食品安全等;二是收入来源:超过50%的收入来自于商品销售、贸易或服务项目收入;三是利润分配:章程规定机构每年用于分配的利润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35%(社会组织的利润全部用于组织的宗旨和目的);四是人员结构:有专职受薪人员进行内部管理和经营活动,两年以上合格纳税记录;五是注册信息:合法登记注册的企业,并且成立2年以上。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办法参考了国内外社会企业认证的丰富实践,并且部分借鉴了ISO质量认证体系相关要素。5个基本条件是认证申请条件,认证通过与否取决于更详细的调查和面谈过程。 

  根据办法,通过社会企业认证的机构将获得资金、人才、孵化等支持。 

  资金支持包括获得中国慈展会公益慈善资源对接平台会员资格,可享受公益合伙人计划的资金支持;符合联合国社会企业发展基金使用规定的,可申请不低于100万美元资助。人才支持包括根据机构需求,配对评审委员会中的导师一名,建立专业导师工作机制,提供政策讲解、风险评估、社会创业、产品营销等咨询和顾问服务。 

  孵化支持则包括通过社会企业认证的机构可优先入住中国慈展会华强北公益创客孵化基地,享受1年免费孵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