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散居孤儿 让爱与他们同行
2月5日下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个星期前刚接受了右侧脑瘤切除手术的孤儿豪仔(化名)平静地躺在病床上。豪仔患有多发性的神经纤维瘤,目前威胁生命的脑瘤已经手术切除,但他还需要接受长期的康复治疗。
为了帮他筹钱做手术,亲戚已经四处借钱。后续治疗阶段较长,除去医保报销之外,个人自付部分也是一个较重的负担。记者向民政部门咨询了解到,如果豪仔提出申请,经核实确认其符合广州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的条件,将可以获得一定的医疗救助。
小时候豪仔失去双亲,让豪仔在苦难中磨炼出了坚强的意志。面对病魔,豪仔向来乐观坚强。他曾在手术前说:“只要我不放弃,一定能把病治好。”
据记者了解,截至2013年底,广东省登记在册的孤儿约4.4万名,其中养育在公办儿童福利机构的9000多名,社会散居(由亲属养育、其他监护人抚养)的3.4万多名——他们失去双亲之后,成长过程中充满了变数。
●南方日报记者 李强 实习生 江东波 许诺 摄影 南方日报记者 郭智军
不言放弃的孤儿
豪仔1996年夏天出生,在他4岁那年,父亲去世。2007年,患有脑癌的母亲被病魔夺走了生命,留下11岁的豪仔和姐姐两个孤儿,后来,姐姐也因患脑癌离世。
豪仔从小跟姑妈在台山老家生活,2013年,他的听力、视力出现问题,经过医院检查发现他的颅内长有肿瘤。因为肿瘤压迫听神经,2013年11月还在读高二的豪仔不得不终止学业,四处求医。
2014年初,表姐带他到广州市慈善医院治疗,确诊患有颅内两侧神经纤维瘤。去年7月,他希望在病情还没完全恶化之前,找一份工作挣钱补贴家用,于是到了广州白云区一家玩具厂打工,后来左耳也完全失聪,不得不辞工回家。
豪仔曾独自一人到北京求医,可终因承担不起手术费,没有接受治疗。去年12月初,豪仔病情继续恶化,脑瘤扩大至脑部中枢,经常出现晕厥症状。表姐带他到中山一院神经外科治疗,医生建议尽快手术。今年初,豪仔住了院,即使手术风险很大,但依然很乐观。他还计划等身体康复后,做网店生意。
在豪仔治疗期间,有社工常常陪伴着他,鼓励他与病魔抗争。社工卢君婷介绍,2012年8月,广州市海珠区民政局与海珠区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共同启动散居孤儿支援服务项目,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面向30多名孤儿开展切合服务对象需求的日常关怀、个案辅导、集体活动及生涯规划主题活动等服务。豪仔正是该项目帮扶对象之一。广州市越秀区也通过政府购买启创社工服务的方式,帮扶散居孤儿。
“社工是孤儿的陪伴者,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不断作出鼓励,陪他们一起分析困难,战胜困难。社工还帮助孤儿链接社会资源,使他们得到爱心资助。社工关注孤儿的现在和将来,为他们的生活注入希望和力量。”负责跟进服务豪仔的社工郭柳说。
不少孤儿一开始对社工有抵触心理,不愿意接受社工提供的服务。社工需要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地关心他们,才能慢慢走进服务对象的内心。社工刘玉珊说:“社工提供的是长远的持续的关怀服务,助人自助。”
让自己与梦想更近
住在广州白云区新兴白云花园小区的学生小君,1996年2月出生。在她1岁多时,父亲因患癌离世。患有糖尿病的母亲和小君相依为命。2012年母亲的病情恶化,由糖尿病引发肾病住进医院。那时小君正在读初三下学期,当其他同学都在备战中考时,她却在医院和学校之间奔波。为了筹钱给母亲治病,中考结束后小君到一家饭店打工,然而还没过1个月,母亲不幸病逝,16岁的她成了孤儿。
在巨大的悲痛中,小君感到特别茫然和无助,不知道往后该怎么过。姑妈将她接到家里抚养,给了她依靠。“刚来时,这个孩子每天都很伤心,整天哭。”姑妈说。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考上大学,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实现母亲的遗愿。”小君说。这些年来,在政府和社会的关爱下,她与梦想实现的距离越来越近。民政部门每月发给她散居孤儿生活补贴,学校也减免了她的学费。小君通过老师认识了一位热心人士梅姐,从2012年小君上中职学校到现在,梅姐每月资助小君200元生活费,从未间断。2013年10月,广州市海珠区交警大队得知小君的情况后,组织干部职工为她捐款,鼓励她积极面对困难,好好学习。
“很多好心人就像亲人一样关心我,让我感受到社会的正能量。”小君满怀感恩地说。她的姑妈也说:“我经常跟孩子讲,要好好学习,将来你一定要回报社会。”
在中职学习阶段,小君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成绩,连年获评校“三好学生”。2014年10月,小君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被广东海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录取。接到录取通知后,小君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姑妈。
然而每年几千元学费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小君不断激励着自己前行,她说:“我不想放弃理想,我希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我相信,只要肯努力,我距离实现梦想并不遥远。”在她看来,能读大学,学习喜欢的专业,知道往后要做什么,自己已经离人生的目标越来越近。
孤儿生活保障标准将提高
南方日报记者从广东省民政厅了解到,省民政厅今年将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提高广东省底线民生保障水平的实施方案,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督促指导,提高各项救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广东省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2015年广东省计划将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提高到集中供养1240元/人月、分散供养760元/人月,分别比2014年的1150元/人月、700元/人月进一步增长。
广东省将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广东省临时救助暂行办法》,计划将社会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从户籍内的低保对象、五保对象推向全体城乡居民,从本省户籍推向常住人口以及流动人口,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广东省还计划加快制定省级层面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整合资源,做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和大病保险的衔接工作,将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覆盖全体城乡居民以及常住人口,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切实提升医疗救助水平。
一名社工说,社会散居孤儿在最需要亲情呵护的时候失去了父母,他们有的跟随年迈的祖辈一起生活,有的寄养在旁系亲属家中,成长过程中充满了很多变数。社会的关怀、接纳和帮扶,是他们此刻最为需要的支持。孤儿的内心很敏感,社工在开展个案辅导的家访时,尽量不涉及父母方面的话题,避免触碰孤儿最大的心结。
有社工认为,政府在为孤儿每人每月提供生活补贴的同时,也要重视孩子们的家庭教育和情感呵护问题。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散居孤儿解不开心结,得不到相应的关注,他们往往会变得寡言少语,甚至产生心理障碍。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鼓励社会组织来提供相关服务。一般来说,社工们对散居孤儿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摸底家访后,可以评估分析他们独特需求,开展个案辅导,跟他们聊天谈心,分享开心和悲伤的事情,让他们谈谈希望和梦想,帮助他们建立对未来人生的信心。
社工阿敏就曾到一名8岁孤儿家中探访,当时孩子正独自坐在客厅里看电视。自从父母去世后,她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沉默寡言,平时看电视成了她唯一的娱乐方式。在首次家访中,社工们尝试着和这个孩子交流,询问她的学习情况。孩子只是将目光稍稍从电视上移开了一下,然后又移了回去。“孩子对别人的防备心很强,我问一句,她答一句,不主动多说一句话。她看到户口本时,会很伤心地流泪。我们想做充满爱的陪伴者,让她知道有人在关心爱护她。”于是,社工慢慢开导这个孩子的情绪,聊一些开心的往事,让她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同时,社工还注意观察她的生活环境,帮助她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记者在走访中还了解到,有一些社会散居孤儿已在读职业中学,有就业的动机和想法。社工刘玉珊说,社工不仅仅为孤儿提供课业辅导、心理辅导,还需要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就业,为他们链接资源,帮他们实现梦想。